萧红的写作生涯,从正式发表作品起,当始于1931年而终于1942年,为期十年左右。本书按写作及发表时间先后排序,分为上中下三卷。
这套书由著名学者林贤治先生编注,除萧红虽参与署名但实为集体创作的作品外,囊括了她全部作品。林贤治先生对每篇每部作品都附加了注解,对萧红创作时的境遇、心境、思想以及文字风格特质做了言简意赅的概括,对研究者和读者十分有助益。
......(更多)
萧红:现代作家,本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田娣、玲玲。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府一个地主家庭。为了追求自由和理想,一生辗转于中国动荡的土地上。1942年在日军的空袭和占领下病逝于香港,年仅三十一岁。在她漂泊的生涯中,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她以开阔的悲悯情怀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命的意义,其文字风格浑然天成,富于灵性,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中国作家之一。
编注者:林贤治 诗人,学者。1948年生,广东阳江人。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旷代的忧伤》《孤独的异邦人》《火与废墟》;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制的海图》《五四之魂》《时代与文学的肖像》《一个人的爱与死》《午夜的幽光》《纸上的声音》《夜听潮集》;文学史著作《中国新诗五十年》《中国散文五十年》;政治学著作《革命寻思录》;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沉思与反抗》《林贤治自选集》;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萧红》《巴金:浮沉一百年》;访谈录《呼喊与耳语之间》等。主编丛书丛刊数十种。
......(更多)
编辑说明
前言:萧红和她的弱势文学
第一辑 哈尔滨—青岛(1932-1934)
可纪念的枫叶
偶然想起
静
栽花
公园
春曲(六首)
八月天
幻觉
弃儿
王阿嫂的死
看风筝
腿上的绷带
小黑狗
太太与西瓜
两个青蛙
哑老人
夜风
叶子
广告副手
中秋节
清晨的马路上
渺茫中
烦扰的一日
破落之街
离去
出嫁
蹲在洋车上
夏夜
镀金的学说
生死场
第二辑 上海—东京—北平—上海(1934-1937)
过夜
小六
三个无聊人
索菲亚的愁苦
初冬
欧罗巴旅馆
他去追求职业
家庭教师
来客
提篮者
饿
搬家
最末的一块木柈
黑“列巴”和白盐
度日
飞雪
他的上唇挂霜了
当铺
借
买皮帽
广告员的梦想
新识
“牵牛房”
十元钞票
同命运的小鱼
几个欢快的日子
女教师
春意挂上了树梢
小偷、车夫和老头
公园
夏夜
家庭教师是强盗
册子
剧团
白面孔
又是冬天
门前的黑影
决意
一个南方的姑娘
生人
又是春天
患病
十三天
拍卖家具
最后的一个星期
访问
手
马房之夜
桥
孤独的生活
红的果园
家族以外的人
牛车上
王四的故事
长白山的血迹
致黄源
女子装饰的心理
亚丽
感情的碎片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苦杯(十一首)
沙粒(三十六首)
拜墓诗
两朋友
天空的点缀
失眠之夜
一粒土泥
致萧军
第三辑 武汉—西安—武汉—重庆(1938-1940)
祖父死了的时候
鲁迅先生记(一)
鲁迅先生记(二)
逝者已矣!
火线外(二章)
一条铁路底完成
一九二九年底愚昧
《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
记鹿地夫妇
致高原
致胡风
致许广平
无题
黄河
汾河的圆月
寄东北流亡者
孩子的讲演
朦胧的期待
我之读世界语
逃难
牙粉医病法
旷野的呼喊
滑竿
林小二
长安寺
放火者
梧桐
花狗
莲花池
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生活散记
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山下
第四辑 香港(1940-1942)
《大地的女儿》
——史沫特烈作
致白朗
致华岗(六封)
后花园
呼兰河传
马伯乐
北中国
骨架与灵魂
小城三月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九一八”致弟弟书
......(更多)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看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山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王寡妇对冯二成子说:]“人活着就是这么的,有孩子的为孩子忙,有老婆的为老婆忙,反正做一辈子牛马。年轻的时候,谁还不是像一棵小树似的,盼着自己往大了长,好像有多少黄金在前边等着。可是没有几年,体力也消耗完了,头发黑的黑,白的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