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和《晚晴杂记》都是有过单行本的。《读书随笔》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上海。《文艺随笔》和《北窗读书录》分别印行于六十年代初期和末期,《晚晴杂记》是七十年代之初问世的(其中大部分是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碍于体例,《读书随笔》只选人了和读书有关的文章),它们都是香港的出版物。未结集成册的《霜红室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和一些有关的译文,只是在香港的报刊上发表过。总的来看,最早的文章写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作品成于七十年代初期,前后差不多有半个世纪。它们发表时,除了叶灵凤这个名字外,还用过林丰、叶林丰、任诃和霜崖这些笔名。
这些随笔为叶灵凤自己的话作了证明:读书很杂,古今中外,线装洋装,正经的和“不正经”的书,他都爱读。杂之中,却也自有重点:文学的、美术的和香港的——前两类显出他作家和画家的本色,后一类就正是他下半生生活所在的地方特色。有所读而有所写,就是这里上中下三册几十万字的文章了。
......(更多)
叶灵凤(1905—1975),江苏南京人。画家、作家、藏书家。毕业于上海美专。1925年加入创造社,主编过《洪水》半月刊。1926年与潘汉年合办过《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后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改出《现代小说》。1929年创造社被封,一度被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救亡日报》工作,后随《救亡日报》到广州。1938年广州失守后到香港,从此在香港定居,直到1975年病逝.三十多年中,太平洋战争前编过《立报》副刊“言林”、《星岛日报》副刊“星座”,抗日战争胜利后,仍编《星岛日报》的“星座”副刊,直到晚年退休。长期为《大公报》、《新晚报》、《文艺世纪》等报刊写稿。他藏书甚丰,是香港有名的藏书家之一。遗言以所藏善本清嘉庆《新安县志》献与国家(生前曾拒外人高价收购),死后家属按照他的意愿,送广州中山图书馆。其余藏书尽献香港中文大学。作品有小说《菊子夫人》等多种;散文、随笔《天竹》、《忘忧草》、《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花木虫鱼丛谈》等,有关香港的著述《香港方物志》等;翻译有《新俄罗斯小说集》、纪伯伦的散文等。
......(更多)
......(更多)
《比亞茲萊、王爾德與<黃面志>》:……因為王爾德在劇本里描寫莎樂美(她是希律王妻子的油瓶女)的心理變化,……
所謂王爾德的《獄中記》,事實上是一封長信,是王爾德在獄中寫給道格拉斯爵士的。王爾德的入獄,就是爲了這個年輕的朋友。
他并不是为了解放农奴才写 猎人日记 ,却是因为他所描写的事实使得农奴解放了,这正是艺术的力量
因此,霭理斯的罪过,不过是由于他走在时代的前面,是一位先知所惯受的罪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