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安忆于1988年到1992年三次旅居德国的游记散文集。全书一共17篇文章,从德国北部的历史名城吕贝克一路向南,经过汉堡、波恩、柏林穿越黑森林,到达慕尼黑。作者以小说家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写人、写物、写己。表现了在改革开放之初,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的思考与认识。
书中颇具特色的是对德国音乐的描写。德国是古典音乐的理想国,作者结合自己曾经是文工团大提琴手的经历,亲炙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的故乡,写出了音乐对一个民族与土地的影响。
本书也是作者少有的一次独自旅行,书中充满了小说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之感,这孤寂也放大了作者的想象力,以至于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仅会对作者的见闻好奇,也会时常产生阅读虚构小说般的另类体验。
......(更多)
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文革期间赴安徽插队,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1998年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荣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2011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
......(更多)
旅德散记
1987
海德堡
音乐会
吕贝克
波罗的海和特拉沃明德
木偶博物馆
柏林的空宅
年轻人
巴伐利亚
斯特拉伦的日记
鲜花和墓地
月亮,月亮
中国餐馆
旅德散记
又旅德国
1988&1992
又旅德国
法兰克福
波特哈根海岸
等待歌星
......(更多)
仅仅是坐在最后一把大提琴的位置上拉着简略的根音,已足够使我欢天喜地。那一个简单的音符一旦汇入了宏大的乐声,便立即地有了活泼的生命,那一整个宏大的乐声里有着自己的一小份音响,是如何地使人骄傲。好像水流骄傲地汇入大海,好像骄傲地乘胜地行军
就在现在,当我想把这一切表达出来的时候,我就好像是在写一个杜撰的故事,这一个杜撰的故事是那么难以表达,我辞不达意,表达得颠三倒四,乱七八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