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梁晓声毕生阅读经验分享,对十八、十九世纪前后法国、俄国、美国、英国、德国等经典作品,特别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分析,以及对于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成绩的深入探讨,以现代眼光重新审视中西方经典文学,阐述了“文学即人学”的重要文学观。这是一份有态度的人性观察和社会思考笔记,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更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考档案。
......(更多)
梁晓声 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父父子子》《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作品数十部。其中长篇小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更多)
前言
第一章人啊
第二章从看动物到看人
第三章我不愿再装深刻了
第四章一个男人为什么值得同情?(关于法国文学)
第五章人性的罪与罚(关于俄罗斯文学)
第六章女性精神的闪耀(关于美国文学)
第七章爱的几种表达(关于英国文学)
第八章思想大清醒者(关于德国文学)
第九章被忽视的繁荣(关于中国文学)
第十章文学即人学
......(更多)
我良久无语。 似乎,季羡林先生生前曾认为“坏人是不能变好的”。 若他所言之“坏人”是对以上三种“人”的概括,我基本同意。 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下下几代生活在更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我觉得有必要也有责任给尚未婚配的女士们提个醒——“小人”和“恶人”姑且不论,前者毕竟不能总是得逞,后者毕竟已越来越少,唯有第三种天性残忍之“人”,万勿则为配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