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作品
......(更多)
黄灿然,1963年生于福建泉州,1978年移居香港,1988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现为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曾任《红土诗抄》主编、《声音》诗刊主编和《倾向》杂志诗歌编辑。
著有诗集《十年诗选》、《世界的隐喻》和《游泳池畔的冥想》(三本诗集大部分重复,以最后一本编得比较全面);评论集《必要的角度》;译文集《见证与愉悦——当代外国作家文选》;合编《从本土出发:香港青年诗人十五家》;合译《时代的喧嚣——曼德尔施塔姆散文选》。另译有萨尔曼·拉什迪(鲁西迪)长篇小说《羞癴》(台湾商务印书馆)和《卡瓦菲斯诗集》、《里尔克诗选》、《聂鲁达诗选》。
......(更多)
目录
序言
辑一
花毯的探索者
希尼的创作
诗歌的纠正功用
信任诗歌
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诗路历程
从奥登的一首诗说起
蒙塔莱的艺术
怀疑和天真
一个时代的终结
最后一位现代主义者的现代观
歌德的智慧及其他
青年人·经验·苦练
本土与传统
“死亡没有形容词”
玛丽安·摩尔
作家口中开出的花朵
纽约诗派和奥哈拉
博尔赫斯的魅力
作家与政治
说吧,纳博科夫
契诃夫的传人
卡弗论小说艺术
卡尔维诺:文学的未来
辑二
译诗中的现代敏感
译诗中的非个性化与个性化
“恶化”与“欧化”
汉译与汉语的现实
在直译与意译之间作出抉择
一部失败的布罗茨基中译本
由帕斯论翻译想起的
翻译与中华文化
“运作”及其他
英语文体的变迁
辑三
入无人之境
从本土出发
边缘的声音
康夫的坦途
诗歌与文明
诗歌中的标点符号
诗歌音乐与诗歌中的音乐
论诗人的狭窄
作为过渡诗人的贝岭
王佐良的遗产
袁可嘉的贡献
冯至《十四行集》的生疏效果
穆旦:赞美之后的失望
多多:最初的契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