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拢了作者李静从2002年至今所写的九篇作家、文论家和导演专论。此前,它们曾陆续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山花》和《中国图书评论》等杂志。那些批评对象,或位居“主流文坛”的至高点(如王安忆、贾平凹等),或被称作“非主流”、“异数”、“文坛外高手”(如王小波、林白等),但对于者来说,他们都“意味着当代中国心灵的不同侧面”。所以从文本中,李静解读的不仅是作品,更是社会乱象、现实批判以及人心所向:19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严肃文学逐渐成了写作者自身之事,许多作家相信,写作与读者无关。起初,这是一种拒绝媚俗的直率姿态,但是很快它便成了媚俗本身。
......(更多)
李静,生于辽宁兴城,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批评家。著有话剧《鲁迅》,随笔集《受伤者》、《把药裹在糖里》、《刺猬札记》(台湾),文论集《不冒险的旅程》(台湾),并编有《中国问题》、《读木心》(与人合编)及2002年至今的《中国随笔年选》等书。
......(更多)
反对哲人王
——重读王小波杂文
“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
——木心散论
不驯的疆土
——论莫言的小说
未曾离家的怀乡人
——一个文学爱好者对贾平凹的不规则看法
保存与牺牲
——读林白
不冒险的旅程
——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
当此时代,批评何为?
——郭宏安的《从阅读到批评》及其他
悖谬世界的怪诞对话
——从过士行剧作看严肃文学共享性的扩展
自由的美学,或对一种绝对的开放
——剧场导演林兆华管窥
后记
......(更多)
在一个经历了现代主义的分裂体验、不再相信文学艺术“雅俗共赏”之可能、主流严肃文学又几已“自绝于人民”的时代,“过士行现象”提醒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有趣”和“对话”的价值正当性,是它们的原始魔力将严肃文学从孤独的咒语中解放出来,扩展了其“共享幅”,并使其向人潮汹涌的“民间广场”奔泻而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