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阿兰·罗伯-格里耶受邀为法兰西文化电台做一个很长的广播系列节目,计划夏季播出。总的原则很简单:他将谈论他与文学、与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并且,如他所理解的,他可以完全自由地随意放开来谈。
读者在此读到的,正是这个系列,只是由出版者作了很细微的改动,后又经过作者本人的修改,但很注意尊重原始材料的口语特点: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嗓音,带着他的坚信,他的幽默,他的嘲讽,面对明确的作品选择,一读再读相关的文本。
......(更多)
阿兰·罗伯-格里耶 著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 1922年生于法国布勒斯特,1945年毕业于法国国立农艺学院,获得农艺工程师证书,在国家统计院及殖民地热带水果研究所工作,曾到非洲各地从事水果研究。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53年发表成名作《橡皮》,1955年因发表《窥视者》获当年法国评论家奖。之后,他在巴黎午夜出版社担任文学顾问,同时从事写作及摄制电影。他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
余中先 译
北京大学毕业,曾留学法国,在巴黎第四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长年从事法国文学作品译介工作,翻译介绍了奈瓦尔、克洛代尔、阿波利奈尔、贝克特、克洛德•西蒙、阿兰•罗布-格里耶、昆德拉等人的小说、戏剧作品三十多部。2002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更多)
1.对谈形式的序曲
2.不确定之原则
3.需要不断重建的世界
4.重归废墟
5.写作有如绣花
6.在空白之上构建
7.矛盾之美德
8.怀疑的时代
9.秩序与混乱
10.双重化的趣味
11.人们永远在讲同一个故事
12.上帝不会虚构
13.新小说简史
14.字无之书
15.仍然有许多事情发生
16.文学与意义
17.萨特的目光
18.新的自传契约
19.幻想、幽灵和疯狂
20,我喜爱的诗人
21.评论的幸福与不幸
22.其他阅读
23.电影试验
24.在电影中忘记小说
25.安东尼奥尼和布努埃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