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建筑空间的魅力

建筑空间的魅力
作者:[日] 芦原义信
译者:[日] 伊藤增辉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9-11
ISBN:9787214239624
行业:其它
浏览数:1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建筑空间的魅力——芦原义信随笔集》是由芦原义信的著作《阁楼上的小书斋》 《建筑空间的魅力——我的体验》和《探索秩序》精选而成,按“关于城市与建筑的研究”和“人生体验记”的上下卷进行重构,从而得以清晰地摄取芦原义信先生所表述的理论和观点。上卷主要讲述作者对城市、建筑以及建筑空间构成的研究。下卷内容主要是作者通过在日本和海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讲述其对建筑、对人生的感悟和见解。

[编辑推荐]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1918 — 2003)是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先驱者之一,生前历任日本东京大学为首的多所大学教授,并出任日本建筑学会、日本建筑师协会等日本主要建筑行业组织主席,留下大量的建筑作品和理论著作,是集理论研究,建筑教育,设计实践三位于一体的全方位建筑大师,其《街道的美学》,《外部空间设计》等建筑论著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被列为日本建筑专业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对年轻建筑师和高校的建筑师生均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理论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一个认识建筑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方法以及探索现代建筑发展的途径。

《建筑空间的魅力——芦原义信随笔集》是由芦原义信的著作《阁楼上的小书斋》 《建筑空间的魅力——我的体验》和《探索秩序》精选而成,按“关于城市与建筑的研究”和“人生体验记”的上下卷进行重构,希望给读者在内容上、分类上以更综合的阅读感受,从而得以清晰地摄取芦原义信先生所表述的理论和观点。

同时,为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把握芦原义信先生的建筑理论观点全貌和增强本书对当今中国读者的意义,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庄惟敏教授为本书加以概要点评。本书的编译和出版亦得到了芦原义信先生的建筑传人芦原太郎先生的大力支持,并多次提及父亲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的轶事。

让我们回归原点,思考未来。我想这正是今天汇编出版芦原先生跨越人生数十年所提出的对建筑、对人生的感悟和见解的意义所在。

[前言]

芦原义信(1918—2003)出生在一个始于江户时代的医生世家,倾其一生于建筑师的工作,终年85 岁,除完成了超过300 项以上的建筑设计外,还深入展开了对外部空间与街道的研究和教育活动。1951 年留

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格罗皮乌斯,并在马赛·布劳耶的事务所工作。在洋溢着包豪斯的时代潮流思想的大本营中学习了现代建筑,据说他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从中学到的“be creative, be original”,即绝不模仿别人、坚持思考自我的原创设计的思想。回国后,通过建筑作品,为日本导入正统派的现代主义设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设计工作之余,芦原义信不停地对建筑和街道展开思索。通过与提倡对近代城市的批判和回归人性化生活环境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著者简·雅各布斯、凯文·林奇、菲利普·希尔、劳伦斯·哈普林等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建筑与城市规划的人性派的代表人物的交流,芦原义信在留学时便开始意识到营造人性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当时,作为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主流,通过整体构思手法来构筑饱含活力的未来城市,将设计思潮引向了重视建筑形式或样式的方向,在日本这一思想的代表是丹下健三。与此相对,芦原义信却倾向于采用局部构思的手法,着眼于内容的思考和街道的形成等。

通过芦原义信的两部著作,沿《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包括《续街道的美学》)的先后顺序,可以追溯到一位建筑师的思想的进化与展开。在《外部空间设计》(日文初版1975 年,下同)中,将日本的街道与意大利的进行对比,以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的理论阐明了由单个建筑到街道的不同构筑原理,提倡通过外部空间构筑建筑群,共同形成有魅力街道的设计理论。《街道的美学》(1979 年)则将外部空间理论在街道的尺度上加以展开,面向一般的读者们广泛地论述与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意识密切相关的街道理论。他指出:二战后,东京的复兴并没有基于确切的理念,而是优先考虑了保护土地所有者的私有权益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建设有魅力的街道,必须重视街道美学的主张。将局部构思,而非整体构思作为今后建筑、城市构成上的优位原理,为了对应个人生活的充实和个性化等,提倡重视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的街道美学。芦原义信的著作和随笔集的共同点是,所记述的内容都是基于本人的眼见、所察和思考,同时通过将日本人的生活和思想与西欧的思想加以对比,来加深对内容的思考。

这次,《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两部著作,以及由原日文版《阁楼上的小书斋》《建筑空间的魅力——我的体验》和《探索秩序》三本书精选而成的《建筑空间的魅力——芦原义信随笔集》得以在中国出版,甚是欣慰。谨此向参与出版工作的相关各位致以厚意。在此,衷心希望众多的读者在阅读芦原义信的著书和随笔中,获得面向未来人性化的建筑和街道的意念,并加深各位对建筑与街道的思考。

建筑师芦原太郎

......(更多)

作者简介

芦原义信(1918-2003),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工学博士,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艺术院院士,文化勋章获得者。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于1956 年设立芦原义信建筑设计研究所,完成了驹泽公园体育馆、索尼大厦、蒙特利尔世博会日本馆、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艺术剧场等建筑作品并多次获奖。

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同时,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日本建筑学会主席。主要建筑论著包括《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和《隐藏的秩序》等。

伊藤增辉,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日本都市设计综研(UDI)代表,日本一级注册建筑师。参与中日各类建筑项目的策划和设计工作, 尤其专注于老龄社会的养老机制研究和养老项目的咨询与设计。

......(更多)

目录

上卷 关于城市与建筑的研究

002 第一部分 城市篇

002 变形虫城市理论——中心的丧失

009 城市随想

014 高密度社会的生活

017 绿色与建筑——从领域角度看外部空间

019 城市空间中的雕刻

024 创造之道

026 城市与绿

028 日本城市的魅力与问题

——(日本国立教育会馆)文化功劳者表彰大会纪念演讲

045 城市空间的演出——反射与透过

047 河流与街道

049 开发“变形虫城市”的提案

052 为了生存

054 城市的风景——关于街道

058 京都的城市美学

061 建筑的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

071 探索秩序

074 街道的美学

078 城市建设从学校建筑开始

082 今后的东京何去何从

098 第二部分 建筑篇

098 个人生活的充实

100 私密空间

103 室内设计的秘诀

107 坡面庭院

109 五庭之家

113 建筑的内与外

117 创造明日空间的欢欣

122 在“巨大”的缝隙中

126 札幌建筑观感

133 生者必灭的教诲与瓷砖

136 第三部分 建筑空间的构成与研究:东京大学最终演讲

137 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

144 外部空间的构成原理

158 街道与建筑外观的形象

167 我的经历

170 获得设计项目的好办法

174 国际交流

下 卷 人生体验记

182 第四部分 日本篇

182 建筑师的住宅

185 我的生活——三个小奢侈

192 阁楼里的小书房——小空间的价值

195 我的阅读方法

197 关于女秘书

201 大城市中的小自然

204 第五部分 海外篇

204 纽约与我——摩天楼

206 享受自然之心

209 意大利的广场(前篇)

214 意大利的广场(后篇)

217 美国的生活与艺术

221 文丘里夫妇

224 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

234 第六部分 日本与欧美的理论与设计:东京大学最终演讲后的对谈

234 二战后的美国留学

247 在布劳耶事务所的修行

254 日本的传统与国际化

260 建筑的理论与设计

267 诸事回忆

274 建筑与社会的关联

279 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

287 后序——清华大学庄惟敏教授访谈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