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我与三联

我与三联
作者:王世襄 等
副标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集:1948-2008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8-11
ISBN:9787108030733
行业:其它
浏览数:4

内容简介

现在印行的这个集子,就是以此次征文为主体,辅佐以部分三联三十、五十周年店庆等特殊时点征约的旧稿,分类辑编而成。全集共收文章九十八篇。内分三辑:第一辑五十六题,为三联部分骨干作者应约撰稿,可视为自外而内看三联;第二辑十六题,为老三联人和部分出版界同人的文章,属于入乎其中的工作感受和历史探讨;第三辑二十六题,则是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一九八七年)之际,与三联书店前身的老三家书店,即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渊源较深的作者、编者等的回忆或纪念文章。当年的纪念集由香港三联书店刊行,大陆甚为罕见,加上为纪念集撰稿的作者大多已去世,所以我们特意从那本集中精选了这组文章,既为纪念这些前辈,也为这本纪念集补充一段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

......(更多)

作者简介

现在印行的这个集子,就是以此次征文为主体,辅佐以部分三联三十、五十周年店庆等特殊时点征约的旧稿,分类辑编而成。全集共收文章九十八篇。内分三辑:第一辑五十六题,为三联部分骨干作者应约撰稿,可视为自外而内看三联;第二辑十六题,为老三联人和部分出版界同人的文章,属于入乎其中的工作感受和历史探讨;第三辑二十六题,则是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一九八七年)之际,与三联书店前身的老三家书店,即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渊源较深的作者、编者等的回忆或纪念文章。当年的纪念集由香港三联书店刊行,大陆甚为罕见,加上为纪念集撰稿的作者大多已去世,所以我们特意从那本集中精选了这组文章,既为纪念这些前辈,也为这本纪念集补充一段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

......(更多)

目录

辑一

周有光 怀念邹韬奋先生 3

杨绛不 官不商,有书香 5

季羡林 我心中的三联“店格” 7

黄苗子 三联书店的朋友们 9

王世襄 三联与我的“自珍”道路 13

黄裳 我与三联的“道义之交” 15

黄宗江 但求读书无禁——追踪生活到三联 20

唐振常 旧邦新命贺三联 22

陈志华 此情可待成追忆 25

姜德明 难忘三联 30

陈乐民 三联印象 32

资中筠 祝三联独特的文化传统继续发扬 36

王蒙 回忆三联书店诸友 38

曾昭奋 我读《生活》与《读书》 41

钱理群 我的感谢和感想 44

陈四益 我同《读书》 48

曹雷 曹景行三联和我们 54

刘再复 三联三代皆好友 57

周振鹤 三联于我 65

徐城北 城市与农村 70

梁小民 三联是我的良师益友 73

钱满素 敢为人之先 81

徐友渔 我的希望 83

朱正琳 老字号的老 86

李零 和三联一起过生日 92

陈子善 从三本书和一篇文说起 96

赵珩 三联给我最深的印象 99

唐晓峰 三联书店印象 103

葛兆光 写书人对出书人如是说 108

赵一凡 我与三联二十年 111

李锐 是这样开始的 118

刘统 君子之交 121

陈来 我和三联书店的交往 125

朱学勤 旧社会的事 129

林达 我是这样认识三联的 132

李力 我做了一回三联的“特约编辑” 137

汪丁丁 三联精神的现代意义 142

陈平原 与《读书》结缘 145

茅海建 《天朝的崩溃》的出版 156

何怀宏 骑车去三联的日子 159

白谦慎 三联把((傅山的世界》推向中国知识界 162

杨浪传 说里的“三联” 165

许纪霖 文化品牌才是最大的财富 170

姜鸣我 与三联的图文书 173

张鸣 我与《读书》 176

查建英 记三联二三友 179

陆键东 历痕与记忆 183

董炳月 大地星空 195

陈徒手 《读书》给了我一生的写作方向 198

秋禾 那位于朝内大街166号的“读者服务部” 202

陈星灿 给三联说声道歉 208

吴晓东 “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 211

李皖 试唱·缘起 215

王军 感谢三联 221

杨早 时间的力量 227

童翠萍 我在三联实习的日子 232

辑二

袁信之 我与三联的“半生缘” 241

王仿子 六十年前中国出版史的重要一页 245

倪子明 三联书店的历史由来 250

欧阳文彬 七十年沧桑话三联 253

范用 《读书》三百期 255

范用 《傅雷家书》的出版 258

范用 相约在书店 261

蓝真 走上“为读者服务”的道路 265

萧滋 三联书店将进入第三个三十年 269

吴道弘 火红的日子 272

沈昌文 一点感想 282

董秀玉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285

张伟民 追寻韬奋先生的足迹 291

陈万雄 浮光掠影说三联 299

扬之水 《读书》十年·关于梵澄先生 303

王为松 我怎么会到这儿来了 313

辑三

夏衍 祝贺三联书店三十周年纪念 321

张仲实 回忆三十年代的生活书店 323

沙汀 “摸老虎屁股”的故事 328

艾芜 衷心的祝贺 330

夏征农 我和“读书出版社” 332

李何林 三联书店给我的影响和帮助 335

薛暮桥 回忆新知书店和《中国农村》 338

蔡尚思 三联书店的光荣历史和光明前途 341

楼适夷 祝“三联” 343

臧克家 战斗的集体 349

郑易里 艾思奇和他的《大众哲学》 353

孙晓村 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358

骆耕漠 关于新知书店的一二事 360

许涤新 喜祝“三联”的成长 363

黄源鲁 迅先生与生活书店 367

吴黎平 祝贺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 373

千家驹 回忆《大众生活》在香港 375

端木蕻良 生活的火花 378

罗荪 关于《文学月报》创刊的二三事 382

唐弢 忆《太白》 385

戈宝权 从读者、撰稿人到编辑 388

史枚 记《读书与出版》和《读书月报》 395

子冈 忆邹韬奋 400

沈静芷 从四幅题词说起 402

于光远 感想和希望 405

陈原 一九三九年春桂林杂忆 408

......(更多)

读书文摘

我同三联书店结交的时代,是一个全民思考的时代。

因为三联是我们熟悉的老书店,品牌好,有它的特色。特色是:不官不商,有书香。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