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图像可以展示出主导人们认知的模式:井然有序的等级秩序,树枝的多样性从树干的统一性中生长出来,而根部的盘根交错也归于主干。树的譬喻可以归结到统一性、等级体系、线性秩序以及系统的胜利。从赫西俄德撰写的神谱、生物学的物种起源学说、到现代语言学的句型树状图分析--树的譬喻到处都指向形而上的秩序。但是哲学家德勒兹说:"我们已经厌烦树木,再也不能信任树木了……我们已经吃够了它的苦头。整个树状文化就是以它为基础的……只有地下的须根、蔓生植物、野生植物和根茎才是美丽的、政治的、可爱的。" 在这里展现出了与树相对立的模式。哲学家德勒兹,这位如此独特且又富有创造力的并且崇尚尼采的人,会以怎样的形式来论述康德与柏格森呢?令人充满期待。
......(更多)
上篇 康德的批判哲学
前言 超验的方法
第一章 种种功能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关系
第二章 各种功能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关系
第三章 各种功能在判断力批判中的关系
小结 理性的终极
下篇 柏格森主义
第一章 作为方法的直觉(方法的五个规则)
第二章 作为直接材料的绵延(多样性理论)
第三章 作为潜在共存的记忆(过去的本体论和记忆的心理学)
第四章 一种还是多种绵延?(绵延和同时性)
第五章 作为分化运动的生命冲动(生命、理智与社会)
英文版后记
译名对照表
......(更多)
然而,让我们想 一想:如 果过去的现在不同现在的现在 一同逝去,新的现在如何到来呢?
How would a new present come about if the old present did not pass at the same time that it is present?
由此,实践理性,作为自由因果性的法则,本身必须“拥有对现象而言的因果性”。诸自由的存在者通过理性的法则形成的超感性自然,必须在感性世界中得到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根据自然中的自由的感性后果是否与道德法则相一致,来谈论自然与自由之间的相互支持或对立。
It does belong to this category,however, when the object's representation is a priori.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