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瞿秋白抱病在上海工作。为发展左翼文艺运动,建设中国的新文化,他根据鲁迅的建议编选了《鲁迅杂感选集》,选入鲁迅自1918至1932年的杂文74篇,并作了长篇序言。在序言里他把鲁迅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同近代中国的革命形势和知识分子的分化结合起来,进行有创见的分析,阐明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 为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还原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白色恐怖等年代的所思所想以及为中国的民主自由解放所出出的努力,本书进行了编辑再版,书中保留了原有的瞿秋白所作的序言,并在一些涉及背景介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词汇段落加以注释。同时,在每个年代的篇章前精选了鲁迅当年的生活照片,作品书影以及居所情形,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鲁迅的生平踪迹、著述。
......(更多)
......(更多)
......(更多)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的大了,都昏天黑地在社会上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大抵有了孩子,尊为爹爹了,——便可以推测他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中国的情形。
倘使不改现状,反能兴旺.能得真实自由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做野蛮也很好.——但可有人敢答应说“是”么?
“过激主义”不会来,不必怕他;只有“来了”是要来的,应该怕的。 所以无论什么主义全扰乱不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扰乱,也不听说因为什么主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