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中心、梳理西方政治哲学史上重要人物思想的入门读物。全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第一,通过政治与道德、权力与支配、政治与宗教、个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等具有内在张力的基本框架来考察西方政治哲学。第二,简要介绍古代、中世纪以及近代西方政治哲学重要思想家的知识背景与主要观点。第三,充分利用经典著作文本与文献学资料,发现与特定哲学家著述相关的丰富政治哲学资源。
......(更多)
郭峻赫,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200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毕业。曾任职于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研究领域是政治哲学、当代政治理论和比较哲学等。目前担任劳特利奇“东亚语境中的政治理论”系列丛书主编。张书豪,韩国高丽大学哲学硕士,中山大学朝鲜语文学学士。
......(更多)
第一部分 古代政治思想
第一章 索福克勒斯 ( Sophocles, 前 496 - 前 406) : 可否用
政治解决规则的矛盾? (3)
第二章 修昔底德 ( Thucydides, 前 460 - 前 395) : 谁导致了
雅典的没落? (10)
第三章 苏格拉底 ( Sōkratēs, 前 469 - 前 399) : 我们为什么
需要政治哲学? (17)
第四章 柏拉图 ( Platon, 前 427 - 前 347) : 谁应该统治? (27)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 ( Aristoteles, 前 384 - 前 322) : 应当
如何共同生活? (38)
第六章 西塞罗 ( Marcus Tullius Cicero, 前 106 - 前 43) :
什么是 “ 共和” ? (49)
第七章 塞涅卡 ( Lucius Annaeus Seneca, 前 1 - 65) :
在君主之下如何保障自由? (61)
第二部分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
第八章 奥古斯丁 ( Aurelius Augustinus Hipponensis, 354 - 430) :
为何罗马被野蛮人击溃? (69)
第九章 波爱修斯 ( 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
480 - 526) : 上帝统治的世界为何存在恶? (79)
第十章 迈蒙尼德 ( Moses ben Maimon, 1135 / 8 - 1204) :
理性能否理解上帝? (85)
第十一章 阿奎那 ( Thomas Aquinas, 1224 / 5 - 1274) : 基于
理性的秩序是完善的吗? (96)
第十二章 伊拉斯谟 ( 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
1466 / 1469 - 1536) : 基督教君主应该做什么? (106)
第十三章 马基雅维利 ( 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 - 1527) :
手段的正当性取决于目的吗? (114)
第十四章 莫尔 ( Thomas More, 1478 - 1535) : 乌托邦可否实现? (129)
第十五章 路德 ( Martin Luther, 1483 - 1546) : 人类能够
选择上帝吗? (138)
第十六章 博丹 ( Jean Bodin, 1529 / 1530 - 1596) : 何为主权? (152)
第十七章 托马斯·霍布斯 ( Thomas Hobbes, 1588 - 1679) :
社会契约的目的是什么? (161)
第十八章 约翰·洛克 ( John Locke, 1632 - 1704) :
“ 所有权” 是不可侵犯的权利吗? (174)
第十九章 卢梭 ( 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 - 1778) :
自爱心是互惠的吗? (185)
第二十章 埃德蒙·柏克 ( Edmund Burke, 1729 - 1797) :政治可否预测? (194)
第二十一章 伊曼努尔·康德 ( Immanuel Kant, 1724 - 1804) :
能否在特殊中寻找普遍? (203)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 - 1831) : 应当为何而斗争? (212)
第二十三章 密尔 ( John Stuart Mill, 1806 - 1873) : 何为
自由的条件? (224)
第二十四章 马克思 ( Karl Marx, 1818 - 1883) : 历史是创造的吗? (234)
第二十五章 尼采 (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 - 1900) :
谁是历史的主人? (245)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