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一套特殊的事實或理論,而是一種威力無窮的方式,讓我們能夠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社會學為我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也給了我們一面鏡子,反映出在與世界的關係中,我們是誰。這本小書就是關於認識這扇窗和這面鏡子,以及如何學著使用他們,使我們看得更清楚。三位學界知名的社會學學者,為何選譯這本小書?光是這一點就讓人很好奇。說穿了,這是一本「反教科書」的教科書,或稱為新教育方向下的教科書。新的方向不強調知識的背誦,而重視引起學生的熱情與對於這種學問的鑽研興趣。本書從生活出發,娓娓述說社會學的點點滴滴,不吊書袋子,幾乎找不到多少術語,但最後你會發現,你也能像社會學家一樣地思考問題了。對於念過社會學的人,因此又是一本讓你「融會貫通」的書。譯者成令方教授稱這本書是一本「開胃書」,頗為生動。
作者簡介
亞倫.強森 (Allan G. Johnson)
社會學家、作家,和訓練師/顧問任教於哈特福女子學院並於各大企業及大學擔任性別、多元化議題方面的工作主要著作包括: Human Arrangements: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McGraw-Hill, 1995)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A User's Guide to Sociological Language (Blackwell, 2000)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譯者簡介
成令方
學歷:英國Essex大學社會學博士;經歷: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性別研究、醫療社會學、工作和專業社會學
林鶴玲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社會學博士;經歷: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興趣:兩性、工作,及資訊社會
吳嘉苓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社會學博士;經歷: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性別研究、醫療社會學
......(更多)
......(更多)
......(更多)
由于异性恋者有更大的自由谈论自己的个人生活,这样的谈话就成了一种特权,因为非异性恋者没有这项权利。异性恋者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他们特权的一部分。
这里的颠覆不仅指向那种制度上的大变革,更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小改变:能不能不开“娘炮”的玩笑?能不能不觉得底层很“臭”,黑人很“脏”?能不能不觉得家务小孩都是女人,甚至“阿姨”的事?……谈起结构的不平等,人人都能说上两句,但是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伤害却是在点滴的下意识中累积起来的。
一堆人并不能等同于社会系统,社会系统不能简化成一堆人。
这种把社会系统只当作一堆人的想法,使特权群体,会在别人碰击这个社会的种族主义、性别歧视、阶级偏见时,觉得自己受到了人身攻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