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
作者:本社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年:2013-05
ISBN:9787504970107
行业:银行
浏览数:1

内容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全景式再现了开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全过程,这是我国第一本记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史的专著,它的出版也是中国金融史学界的一件大事。

成立于1994年的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历史虽不足20年,但却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创银行支持城建的融资新模式,还是主动关注民生金融、以批发的方法破解千家万户的融资难题;无论是规范发展融资平台、面对金融危机"逆境托举市",还是率先在全球"投棋布子"、实现国际合作的互利共赢,开行都彰显了"国字号"银行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与担当。

我国开发性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是由于开行努力走出一条把国际先进金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开行的中长期融资优势相结合,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

今天的开行,不但是中国中长期投融资的主力银行,也是中国最大的债券银行、最大的外汇贷款银行、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以及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成为中国金融乃至世界金融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1994年3月17日,我国历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开行忠实履行"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崇高使命,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紧紧跟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步伐,主动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和作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1994年3月17日,《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2号文)发布。通知指出,为更有效地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正部级单位),对由其安排投资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资金总量和资金结构配置上负有宏观调控职责。4月14日开行开业。当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新闻:"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开发银行".这是我国金融机构中唯一以"国家"命名的银行。"国家"意味着开行的政府背景和政策性定位,昭示着开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宗旨;"开发"契合了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喻示着开行在中长期投融资领域中的独特定位;"银行"就是要以银行的一般原理办开行。

1994~1997年是开行初创的四年,开行承担起探索中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之路的重任。当时,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民经济在保持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以下简称"两基一支")等领域建设资金不足。在此背景下,199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成立不久的开行,把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任务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运用信贷手段对承贷项目进行资金总量和结构调节,有力配合了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对支持国家"两基一支"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开行把九成以上的贷款投向电力、能源、交通、原材料、机电轻纺、农业和林业等国家重点领域。在开行的支持下,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岭澳核电站等先后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开行大胆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政策性银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与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初创审贷分离机制,加强对政策性项目的风险管理,业务运行走上良性轨道。但受当时经济体制、社会环境、政策融资观念以及银行运作模式等多重因素制约,开行的运作带有明显的传统政策性投融资痕迹,风险不断积累,1997年底的不良贷款率达32.63%.如何在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健康发展,成为摆在全体开行人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1998年,是开行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警示下,防范金融风险前所未有地被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中央确定了经济增长8%的目标,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断扩大内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开行新一届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深入调研,提出了在"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办行的新思路,推进信贷体制改革,翻开了开行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开行的首次信贷体制改革,从控制增量风险起步。1998年4月,针对之前"计委挖坑,开行种树"的业务模式,开行主动面向市场筛选项目,对所有新增贷款项目建立风险路演审查机制,在项目评审上设立"防火墙",实行本息回收与项目受理、评审、贷款的"三挂钩"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以防控增量风险。1999年1月,开行启动以化解存量风险为主的第二轮信贷改革。2000年11月,为适应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开行又推进第三轮信贷改革,提出与国际接轨的"八项标准"和"五个一流"的目标,全力向国际一流银行迈进。

通过艰辛努力,开行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先是从1997年底的32.63%降到2000年底的8.78%,而同期的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在两位数徘徊。2005年第二季度至今,开行的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达到并保持国际同业先进水平。在中国的国有银行中,开行率先走出不良贷款的"泥潭",让国内外同业刮目相看。

经营业绩的提升,提振了开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开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开行从1998年以后,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支持"两基一支"领域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在城市,开行牢牢把握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期,从安徽芜湖起步,与各地政府建立新型银政合作关系,探索支持城建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开行运用建设市场的方法,孵化培育融资平台,成功破解中国城镇化融资难题,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各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农村和基层,开行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秉承"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理念,"走下去"打通民生金融的融资瓶颈。开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创新开展应急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助学贷款、保障房建设贷款等民生业务,在金融机构中形成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效应,使广大老百姓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

在海外,开行全球范围内"投棋布子",各类机构和工作组逐步覆盖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开行以上合组织银联体为起点,推动全球多边金融合作,既主动服务国家经济外交和能源资源战略,又实现了自身国际合作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行形成了以"两基一支"为"一体",以民生金融和国际合作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开行一边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改革方案稳步推进改革转型,一边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转型后的开行发生了股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公司化、银行功能综合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等方面的变化,但开行的国有性质、基本职能、市场定位、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展示了开行形象,让世界感受到开发性金融的中国力量。

实践的创新,带来的是理论的突破。在多年的办行实践中,开行人对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开行领导集体汲取国际先进金融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实际,逐步明确了开行作为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把政府组织优势与开行融资优势有机结合,弥补市场空白和缺损,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理论。

开发性金融理论,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和使命,以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市场建设为核心,以银政合作、社会共建为抓手,以规划先行为方法和前提,以中长期融资推动为载体的科学的金融理论。开发性金融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金融理论,也成为开行业务拓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开行发展中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实践硕果累累,其理论与案例进入了哈佛等国际顶尖高校的课堂,很多人都希望从开行的足迹中,解读这条迥异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发展道路。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以时间顺序为总体脉络,分两篇记述了开行发展改革的历程。其中,第一篇包含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从1994~1998年,主要回顾了开行成立的背景和过程,描述了开行探索政策性银行办行道路、积极履行国家赋予职责的历程;第二篇包含第四章至第十七章,阶段从1998~2012年,主要分阶段讲述了开行从传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迈进的历程,分专题再现了开行在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了系统性的阐述。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真实再现了开行发展改革的峥嵘历程,深入总结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为构建和完善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长期投融资体系提供历史借鉴。《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准确记录了开行强国富民的经典案例。师学长技、畅游蓝海,总结开发性金融打通融资瓶颈的成功经验,为破解开行发展中的新难点提供生动教材。

《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用事实和案例说话,坚持客观性和可读性相结合,文字严谨、史感浓郁,鲜活描绘了开行多年来探索、变革、发展的历史轨迹,全景再现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从萌芽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今天的开行以8000多名员工,管理着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不良率、人均资产、人均利税在国内排名第一,国际上也属一流。开行的历史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金融史上一部生动的教课书。

......(更多)

作者简介

......(更多)

目录

引言

第一篇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和初期探索(1994年至1998年)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第二节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体系的新布局

一、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新方向

二、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政策性银行概念的引入

第三节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

一、筹建和开业

二、性质、任务和运作机制

三、组织框架

第二章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探索之路发轫

第一节国家开发银行办行目标的确立

一、汇聚到崭新的事业中来

二、成立初期的工作部署

三、办行目标和经营机制的确定

第二节确立发债为主的筹资模式

一、研究适合开行的筹资模式

二、初尝债券筹资模式

三、国际债信评级与境外筹资的探索

第三节从“委托代理”到首家分行成立

一、起步阶段的“借力发展”

二、完善委托代理模式

三、首家分行的创建

第四节探索建立政策性项目的决策和风险管理机制

一、成立贷款委员会

一、发挥行业专家作用

三、初创审贷分离机制

四、建立贷后风险管理的体制保障

第五节成立初期的内部管理

一、建立办公及业务运行规章制度

二、清理债权债务

三、主动建立外部良好关系

四、抓好党建和队伍建设

第三章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中打开工作局面

第一节经济转轨面临的复杂形势

一、经济过热和宏观调控

二、参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鼎力支持“两基一支”重点项目建设

一、“两基一支”政策性项目的范围

二、基础设施项目的展开

三、投入基础产业建设

四、扶持支柱产业发展

第三节担负起支持中西部发展的重任

一、加大支持中西部发展的力度

二、定点扶贫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第二篇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形成与实践(1998年至2012年)

第四章“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办行新思路的提出和初步实践

第一节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开行面临的新形势

一、亚洲金融危机敲响警钟

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

三、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

四、开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探寻新的办行方向

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

二、研究开行发展方向

三、办行新思路的提出和阐发

第三节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动和深化

一、信贷改革方案的拟定

二、努力控制增量风险

三、千方百计化解存量不良贷款

第四节开启政策性银行市场化发债先河

一、市场化发债设想的萌发

二、设计市场化发债方案

三、首笔市场化债券的成功发行

第五节中国投资银行并入

一、重组中国投资银行的酝酿

二、投资银行并入方案的实施

三、全国性分支机构网络的建立

第五章融入国际一流银行的努力

第一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借鉴国际经验的重要举措

一、聘请国际咨询公司

二、成立国际顾问委员会

三、率先引入外部审计

第三节“八项标准”与“五个一流”

一、与国际接轨的“八项标准”

二、“五个一流”任务的明确

第四节信贷管理和评审体制的改革创新

一、信贷体制改革的深化

二、“防火墙”隔离风险

三、二元评审体系的建立

四、以评审改革为重点的运行体制改革

五、首创独立委员电子路演制度

第五节办好银行的成果初步显现

第六章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理论的阐发与深化

第一节办行实践中的理论酝酿

一、由政府与市场关系引发的思考

二、信用建设理论的提出和深化

三、“三种融资”理论

第二节明确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目标

一、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首次提出

二、办国际一流市场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三、开发性金融合作的二十字方针

第三节延安研讨会和开发性金融理论框架的形成

一、延安研讨会的召开

一、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理论的首次阐发

第四节开发性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一、建设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开发性业务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

三、以金融社会化理念促进社会建设

四、对政府信用的再认识

五、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五节开发性金融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第七章构造融资平台破解城镇化融资难题

第一节融资平台探索从芜湖起步

一、城镇化与融资平台的产生

二、“芜湖模式”的构建

三、“芜湖模式”的成效和意义

第二节融资平台改变中国城市

一、平台大额贷款模式的初创

二、“四项建设”对融资平台的有力推动

三、以市场化机制创新信用结构

四、“融资+融智”为融资平台发展增添新动力

第三节为城市群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一、“统贷统还”模式推动公路大发展

二、新型信用结构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三、鼎力支持全国铁路网建设

四、机场建设和飞机融资助推民航事业发展

第四节融资平台的发展与完善

一、国际金融危机与4万亿投资政策的出台

二、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

三、融资平台引发各方关注

四、融资平台在规范中不断完善

五、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

第五节融资平台的历史作用

一、融资平台是我国投融资体制的重要创新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稳定器”

三、推进各地城镇建设的资金“引擎”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融资平台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篝八章在服务国家工业化发展中担当金融主力

第一节支持国企在市场竞争中焕发活力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提出

二、债转股助国有企业脱困

三、支持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第二节融资支持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

一、谋划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支持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助力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四、支持广电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改造

五、促进中国造船业、航运业发展

六、助力提升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

第三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

二、助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产业发展

三、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注入动力

四、完成国内**单并购贷款

第四节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以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二、支持生物产业加快发展

三、加大新能源开发支持力度

四、大力支持稀土产业整合及可持续发展

五、率先支持文化产业振兴

第九章助推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引擎

第一节鼎力支持西部大开发

一、研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框架

二、技术援助贷款与西部发展规划

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力银行

四、担当新一轮金融援藏援疆排头兵

第二节倾力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一、融资支持措施的确定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先锋

第三节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

第四节积极投身沿边开发开放

一、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

二、助力云南打造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三、推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

第十章“走下去”探索民生金融

第一节“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理念的孕育

第二节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

第三节从棚户区改造到保障性安居工程

一、支持棚户区改造,让百姓住得开心

二、成为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主力银行

第四节助学贷款“夯实*大的公平”

一、“河南模式”破解高校助学贷款难题

二、生源地助学贷款——创新助学贷款新模式

第五节进军县域服务“三农”

一、“六项覆盖,八项前移”

二、“开发式”扶贫

三、创新支农融资模式

四、设立村镇银行

五、融资支持水利事业发展

第六节应急贷款**时间抗灾救灾

第十一章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

第一节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寻找金融突破口

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二、开行“走出去”业务的开启

第二节上合银联体与“投棋布子”海外布局

一、倡导并推动成立上合银联体

二、“投棋布子”派驻海外工作组

第三节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后盾

一、支持华为、中兴拓展海外市场

二、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护航

三、开展国际基础设施项目合作

四、开展境外农业合作

第四节把握机遇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

一、创“世界纪录”的贷款

二、中巴合作新亮点

三、中委合作签大单

第五节互利互赢加强多边金融合作

一、建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

二、推动建立金砖国家银行间合作机制

第六节国际业务品种的丰富和网络布局的完善

一、投贷结合服务中非合作

二、开展首笔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

三、构建覆盖全球的网络布局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规划先行”

第一节从规划先行的提出到全行规划组织体系的建立

一、规划先行的提出

二、科学发展规划体系的建立

三、规划引领全行业务发展

第二节参与区域发展规划编制

一、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与各地规划合作的全面展开

三、村镇规划从成都向全国延伸

第三节产业规划的全面启动

一、产业规划的提出

二、参与“十二五”产业规划的编制

三、开展战略客户规划

第四节以社会规划支持和谐社会建设

一、社会规划思路的提出

二、社会规划的实践探索

三、全面参与灾后重建规划

第五节编制国家规划和跨国规划

一、系统推进国家规划工作

一、跨国规划工作的起步与实施

三、国别业务发展规划的编制

第十三章引领中国债券市场创新发展

第一节创新人民币债券发行

一、发行标准化债券工具

二、首创浮动利率债券

三、创新结构性产品

四、首发香港人民币债券,持续推动离岸市场建设

五、创新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建设

第二节多元化筹集外汇资金

一、利用国际市场发行全球债

二、开创境内外币债券发行先河

第三节存款成为开行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

一、存款业务的起步

二、与邮储合作,扩大吸存规模

三、存款业务的快速增长

四、拓展政策性存款业务

第四节从债券承销起步探索投行路

一、获取企业债承销资格

二、以创新打造企业债券承销市场品牌

三、成功承销汇金债,提升债券银行地位

第五节有债券银行特色的资金交易业务

一、资金交易业务的发展历程

二、二级市场的“领头羊”

三、发展特色交易产品

四、贴近市场服务筹资大局

第十四章完善中长期投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节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

二、信用风险管理的持续深化

三、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四、操作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强化

五、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

六、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七、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逐步确立

八、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的运用

第三节强化全流程信贷管理

一、准确把握贷款投向

二、建立完善评审管理体系

三、规范合同管理

四、积极防控贷后风险

第三节完善内审体制

一、建立垂直管理的稽核机制

二、推动稽核重点的战略性转变

三、丰富内审方式和手段

第四节以社会化方式防控风险

一、联合监督机制的创立

二、建立社会举报审计体系

第十五章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第一节投资和中间业务的创新拓展

一、基金业务体系的逐步形成

二、银行和公司类股权投资的开展

三、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重组

四、资产证券化的探路与先行

五、中间业务对主业的支持

第二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和“一拖二”架构的形成

一、国务院出台开行改革方案

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

三、搭建现代公司治理架构

四、建立“一拖二”组织架构

第三节综合经营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一、投资功能的不断强化

二、投行业务的巩固和发展

三、金融租赁业务的蓬勃发展

四、综合经营协同成效的显现

第四节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具有开行特色的资产负债管理

二、构建完善的财会管理体系

三、加强业务计划和统计分析

四、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第五节业务支撑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一、统筹推进信息化发展

二、营运业务稳健发展

三、优化完善办公管理和后勤保障

第十六章抓好党建成为开行业务发展的坚强保障

第一节抓好党建、办好银行、支持发展

一、以“三讲”教育为契机统一思想

二、“抓好党建、办好银行、支持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出

三、党建巡视制度的创造性实践

四、深入进行思想建设

五、加强作风建设

六、强化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

七、强化纪检监察,加强党风廉政及反腐倡廉建设

第二节人才强行战略的实施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实施人才强行战略

二、采用市场竞争方式,优化人才引进机制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

四、倡导“开门办行”,开展干部交流轮岗

五、建立员工教育及培训体系

第三节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一、完善薪酬管理体系

二、建立员工积分管理体系

三、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体系

第四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开行精神和开行文化

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三、创新青年工作模式

四、充分发挥工会“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员工”的作用

五、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

第十七章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第一节开行的实践和成绩

一、支持“两基一支”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二、建设普惠金融,以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

三、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贡献力量

四、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助力宏观调控

五、规划先行,促进科学发展

六、筹集资金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引领债券市场创新发展

七、完善银行功能,构建综合经营体系

八、建立独特的中长期风险防控机制

九、探索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办行路子

第二节开行的经验

一、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与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相结合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三、坚持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办行路子

四、坚持在支持发展中防范风险实现优良业绩

五、坚持中长期投融资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六、坚持“抓好党建、办好银行、支持发展”

第三节开行的未来

附录

附录一国家开发银行领导和高级管理层名录

附录二国家开发银行机构设置及主要负责人名录

附录三国家开发银行历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附录四国家开发银行历年主要业务指标

附录五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获奖情况

后记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