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颇多幽默风趣之处,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一部可与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媲美的宏篇巨制。
......(更多)
《近代文学批评史》是美国当代著名学者、比较文学专家雷·韦勒克的代表作。韦勒克1903年生于维也纳,祖籍捷克,1926年获得捷克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博士学位,1930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专攻英国文学,1946年加入美国籍。1946年至1972年担任耶鲁大学斯拉夫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并作为访问学者到哥伦比亚、哈佛、印第安那等多所院校讲学。由于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的杰出贡献,韦勒克获得过英、美、德、加、荷、意等国家的奖励和奖章,担任过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荷兰皇家科学院、意大利国家学院院士。
......(更多)
说明
第一部 法国批评1900—1950
第一章 二十世纪法国“古典派”批评
第二章 回顾
阿兰(1868—1951)
雷米·德·古尔蒙(1858—1915)
第三章 《新法兰西评论》派
安德烈·纪德(1869—1951)
雅克·里维埃尔(1886—1925)
拉蒙·费尔南德斯(1894—1944)
邦雅曼·克雷米厄(1888—1944)
阿尔贝·蒂博岱(1874—1936)
第四章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
第五章 天主教文艺复兴
夏尔·杜博(1882—1939)
雅克·马利坦(1882—1973)和亨利·布莱蒙(1855—1933)
保尔·克洛岱尔(1868—1955)
第六章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第七章 日内瓦学派
马塞尔·雷蒙(1897—1981)
阿尔贝·贝甘(1902—1957)
乔治·普莱(1902—1991)
第八章 阿尔贝·加缪(1913—1960)
第九章 让-保尔·萨特(1905—1980)
第十章 保尔·瓦莱里(1871—1945)
第十一章 展望
第二部 意大利批评1900—1950
第十二章 贝内迪托·克罗齐(1866—1952)
第十三章 克罗齐的追随者
路易齐·鲁索(1892—1961)
弗朗西斯科·弗洛拉(1891—1962)
马里奥·福比尼(1900—1977)
阿蒂里奥·莫米格里阿诺(1883—1952)
第十四章 美学家
贾赛普·安托尼奥·博尔基斯(1882—1952)
阿尔弗雷多·加尔齐罗(1876—1949)
第十五章 关注英美文学的批评家
塞萨雷·帕韦泽(1908—1950)
马里奥·普拉兹(1896—1982)
埃米里奥·切齐(1884—1966)
第十六章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批评
安托尼奥·葛兰西(1891—1937)
贾科莫·迪比尼德蒂(1901—1967)
第十七章 意大利天主教复兴运动
卡罗·波(1911—2001)
第十八章 细绎派批评家
里纳托·塞拉(1884—1915)
贾赛普·德·罗勃蒂斯(1888—1963)
塞萨尔·德·罗里斯(1863—1928)
尤金尼奥·蒙塔莱(1896—1981)
第三部 西班牙批评1900—1950
第十九章 阿美里科·卡斯特罗(1885—1972)
第二十章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1864—1936)
第二十一章 马塞里诺·梅嫩德斯·伊·佩拉约(1856—1912)和拉蒙·梅嫩德斯·皮达尔(1869—1968)
第二十二章 阿索林(原名何塞·马丁内斯·鲁伊斯)(1873—1967)
第二十三章 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罗霍(1886—1978)
第二十四章 豪尔赫·纪廉(1893—1984)
第二十五章 达马索·阿隆索(1892—1990)
第二十六章 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1883—1955)
文献与注释
著作年表
人名索引
主题和术语索引
......(更多)
葛兰西见多识广,所以十分怀疑无产阶级读者的实际阅读水平,依据他的看法,这些读者简直不可自拔,只读拙劣的罗曼司,犯罪小说以及侦探故事。一方面承认无产阶级的低级趣味,同时他又相信,有必要创造一种新“文化基础,以便接受一种新型文学”。新文化基础当然指的是共产主义革命。
他有一位弟子,皮埃尔·夏尔多,能够编撰五大卷《政治与批评辞典》(1933),内容完全取自莫拉斯的零散著述,这部辞书无所区别,文学和政治条目混为一谈,看来这也绝非偶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