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世间的火

世间的火
作者:张畅
副标题:初为人母的故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25-08
ISBN:9787532799497
行业:其它
浏览数:7

内容简介

《世间的火》是张畅的首部非虚构作品,也是她初为人母的真实记录。她以生活史的写作视野,记述从职业女性到成为母亲的全部经历——从质疑到接纳的艰难抉择,在身体上凿下的生育之痛,琐细又庞杂的育儿经历,深刻而尖锐的自我省思。书中穿插她对童年与母亲的回忆,以真切、坦诚、深情的文字写 下两代女性的生育历程。

.

◎【 编辑推荐 】

.

一部直面女性难以言说的生育之痛、母职之困的勇气之书,保存一个时代、一个性别的集体记忆。

生育如何重塑一个女性的身体、身份与灵魂?

人是如此有限、无力,我们如何与生命中无法掌控的部分共处?

.

1. 一段特殊时期的生命经验与个人记忆:从2021年秋怀孕,2022年夏孩子出生,到2024年孩子学步、学语,张畅忠实记录下为人母的至暗时刻,讲述了一个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后的种种挣扎。“我希望能如实记录一段特殊时期的个人经验。这本书并不是在塑造一个完美的母亲,更不是在怂恿任何人成为母亲——生而为人,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身上的伤痛,一步步往前走。”

.

2. 生育与母职的真实体验——一位母亲在生产前、生产时、生产后,究竟会经历什么?

身体的“物化”与疼痛。张畅勇敢讲述自身的经历,单刀直入,赤裸呈现怀孕、生产(17小时剧痛、尊严丧失、医疗干预)、哺乳疼痛、产后恢复等带来的生理创伤和精神冲击 (“生育将一切努力击个粉碎”)。

身份的撕裂与重构。成为“宝妈”后,“我”被迅速替代、抹去,陷入照料者角色与自我需求间的巨大张力(“孩子睡下后,妈妈的自我才开始慢慢拼合”)。

情感的多面性。爱、责任、怜惜、愤怒、委屈、孤独、愧疚、甚至瞬间的后悔交织缠绕(“如何能既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同时又后悔生下他?”)。

母职的“不可言说”。社会对母职的理想化叙事与实际体验的巨大鸿沟,以及讲述困境时面临的道德评判(“既然是自己选的,为什么不满意?”)。

.

3. 生育选择的艰难与复杂——这个世界足够好吗?好到能让一个新生命诞生在其中吗?我够格成为母亲吗?

生育并非浪漫决定。面对不婚不育的浪潮,已婚女性的职场歧视,家庭与社会的多重合谋,选择生下孩子,是一次不得已的缴械投降,还是一场全新的冒险?

生育是现实考量(住房、经济、职业发展)、情感需求(“需要一个和我有着切实联结的人”)、甚至是对抗虚无(“更新我的生命”、“共同对抗漂泊不定的世界”)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艰难抉择。

在“老破小”的噪音中写诗,在早高峰的人潮里思考人生,在时代的泥沙之下追问意义。作为一个有自省意识的写作者,张畅并不逃避自己对生育的纠结、质疑,她以近乎尖锐的坦诚,剖析并不完美的自我,写下宏大时代中渺小个体的处境与挣扎。

.

4. 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代际传承的情感与记忆——两代女性、两个母亲的生育经历。

理解母亲,成为母亲,最终重新接纳自己。在成为母亲后,通过回溯自己的童年(老照片、母亲的爱与保护),作者越来越理解自己的母亲。在未能宣之于口的沉痛与轻盈、绝望与新生中,窥见不同代际女性的隐秘之痛。

养育观的反思。孩子是时间的刻度,在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父母辈的教养方式,试图寻找更“妥善”的平衡(自由与规则、爱与管教)。

.

5. “人的有限性”与存在的意义——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与身份焦虑。

人无法掌控所有(身体、命运、他人的理解),在复杂情境中做出的选择有其局限性和无奈。尽管充满挣扎与痛苦,但孩子的成长(“偷偷学会了很多东西”)、与母亲和伴侣的联结、以及“仅仅往前走”的行动本身,都在黑暗中透露出微光,构成了生命的意义(“琐碎乏味的此刻有了一份超越时间的意义”)。

如何在“妻子”、“母亲”等角色之外,保有独立的“自我”?作者无意于提供解决方案,只是诚实地呈现个体经验的“样本”和“切片”。

.

◎【 评论推荐 】

.

包慧怡[作家,学者]——

《世间的火》以非常时期的生育为线索,串起了三代女性的生存史,向我们所处的世界及其价值观举起一面可贵的镜子。通过勇敢地重述肉身及心灵层面的剧痛、钝痛、隐痛,张畅检视并叩问“成为母亲”这一课题的暗面,在细腻生动的个体叙事中,保存了一个时代、一个性别的集体记忆。

.

辽京[作家]——

一代代血缘相连,像一路延烧的野火。从女儿到母亲,从年轻到年老,从子宫到世界,从我到你……成为母亲的“我”不得不与自我分离,又意外与记忆中的母亲重逢。恍如隔世之际,我再次望向你。

.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教授]——

婴儿的降生,每天发生36万次的寻常之事,可能在母亲个体的生命中掀起惊涛骇浪,并改写她余生的命运。这本书是当代背景下初为人母之身心体验的个人写照,交织着作者对母亲养育经历的重新探寻。两代人不尽相同的悲欢、困顿、领悟与成长的事迹,在诚恳而沉静的笔触下力透纸背,让这世间平凡的奇迹栩栩如生,令人感慨也发人深省。

.

谢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初为人母的喜悦如何与种种忧患、疲惫、自责交织在一起?张畅的字里行间没有刻意的渲染,却令读者感受到为人母的切肤之“痛”。母亲的经历是一面社会的镜子,照出它冷酷的规训,和它的人情世故。

......(更多)

作者简介

张畅,生于1990年,哈尔滨人,现居北京。做过记者、节目策划、编辑,现在高校研究院工作。毕业于浙江大学、斯坦福大学。出版有小说集《我们的庸常生活》《一个中年人决定出逃》,译有《使女的故事》《追凶》《孤独传》《无处落脚》《尽力而为》等。豆瓣:赫恩曼尼。

.

“文学可以用一 百 种方法叙写母亲,崇高的、温情的、隐忍的、勇敢的;而我书写的方式只有一种:不再迂回,单刀直入,凭借自身经验重新找回母亲的主体性。母亲的故事须由母亲自己来讲述。”

——张畅

......(更多)

目录

序 / 001

第一章 居所 / 009

第二章 决定 / 039

第三章 医院 / 083

第四章 适应 / 123

第五章 成长 / 163

第六章 漂流 / 205

尾声 / 229

......(更多)

读书文摘

和你说话的感觉很奇妙,它不像是和别的人交流,更像是回应自己内心的呓语。语词像一束光射向幽深的宇宙,我的童年、历史、记忆、故土则化作星球徜徉其中,一一点亮。2

生活啊/你为什么不是刀斧利刃/劈开我内心的冰封/偏偏做那绵延无尽的电钻/一寸一寸/将我的高傲和矜持/凿穿/击落。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