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何时开始写词?为何开始写词?如何自成一家?其词作是否一味是豪词?超旷中是否还有别的声音?苏轼词对后人有何影响?哪些影响可以学,哪些影响不可以学?苏轼词是否有不协律的问题?叶嘉莹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论述苏轼词之创作,带大家从作品认识词人
★随文旁注,补充文化背景和文学常识,方便阅读理解原文
★收入叶嘉莹《论苏轼词》高清手稿,具有收藏价值
......(更多)
叶嘉莹,号迦陵,有名古典诗词学者,诗人。1924年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国讲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任客座教授。1993年在南开大学成立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1997年更名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2021年变更为“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担任所长。2012年获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获2008年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3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被评为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主要著作:英文著作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中文专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唐宋词十七讲》《中国词学的现代观》等。
......(更多)
......(更多)
总之,苏轼之词,虽以超旷为其主调,然其超旷之内含却并不单纯,其写儿女之情者,是用情而不欲为情所累,故当观其入而能出之处;其写旷逸之怀者,则又未全然忘情于用世之念,故又当观其出中有入之处;至其偶有失之粗豪浅率者,则是高才未免于率易之病,固当分别观之也。
一直到了苏轼的出现,才开始用这种合乐而歌的词的形式,来正式抒写自己的怀抱志意,使词之诗化达到了一种高峰的成就。这种成就是作者个人杰出之才识与当时之文学趋势,及社会背最相汇聚,而后完成的一种极可贵的结合。
然而苏轼则是一个把儒家用世之志意与道家旷观之精神,做了极圆满之融汇结合,虽在困穷斥逐之中,也未尝迷失彷徨,而终于完成了一己的人生之目标与操守的成功的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