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中國文學的涵養,他的文字沒有病容;有了社會學的修業,他中年的看山之感終於沒有掉進奔奔蕩蕩的虛境去;有了現代社會異鄉人的情懷,則他勇以針對人類的異化輸注理性的溫情。他在德國聖山的哲人路上見到幾個少男少女埋頭在滿地黃葉中找栗子,依稀記起江南逃難的童年歲月,在田野中剪野菜,在山溪摸魚蝦,就是沒有揀過栗子;於是他也彎身用樹枝在層層殘枝敗葉叢中,找起栗子來了:『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這是文學的神韻,是社會學的視野,是文化的倒影,更是歷史多情的呢喃,都在金耀基的胸中和筆底。」
——董橋《語絲的「語絲」》
......(更多)
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副校長。著述很多,包括本書的姊妹篇《海德堡語絲》(牛津新版)、《大學的理念》、《從傳統到現代》、《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政治與文化》、《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等。
......(更多)
......(更多)
天授型领袖并不是解决现代人类前途的方法,我们应该寻求其他途径,天授型领袖固然常有开创局面、扭转乾坤的本事,固然有冲破科层组织造成之网罗的气魄,但是一个社会如果没哟验客观有力的制度规范,而天授型领袖如果又没有客观公正的品质与能力,责任的伦理而只有信念的伦理,则对人类社会常是害处多,益处少。
尽力发掘日耳曼的民谣与绘画,掀起反古典主义的浪潮,主张回归中古,歌颂乡土之爱与民族之情---所谓浪漫主义 意大利是一地理名词,日耳曼则是一抽象概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