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与维特根斯坦、施特劳斯、福柯和德里达并列的重量级诠释者,
沉浸“古往今来最为怪异的哲学家”别具一格的话语风格,
聆听苏格拉底于德性上之所信和关于如何通往幸福的教导。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哲学,包括假托后者之名的伪作,经过上千年的反复解读,到了20世纪在文本考订及诠释上已几无取得全新进展的可能性。30年代,牛津学派的赖尔和奥斯丁、美国的罗宾逊将语言哲学引入古代哲学文本阐释,共同开辟了一条糅合经史与义理、诠释与论证的分析哲学进路;50年代后,弗拉斯托和一批同道者将之发扬光大。
《苏格拉底》的每一章分别针对苏格拉底哲学中的一个经典疑难,采用语汇、语句、语旨、语境分析,以及命题函项、真值判断等手段,处理古代文本中若干模糊不清和存在争议的苏格拉底话语,试图以今人的视角找到解决这些传世问题的新方案,最终留下了这部分析哲学的经典之作。
--
苏格拉底身处西方哲学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以及古希腊自然哲学、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的交点;他的观点、立场、言辞和思想充满张力与魅力,对它们的刻画与定位也历来困扰着后学。弗拉斯托穷数十年研究之力,从柏拉图、色诺芬、亚里士多德及一众苏格拉底派记录者交叠繁复的文本中勾勒苏格拉底的真实形象:一位坚持采用辩证方法追索何为良好生活之问题,同时矢志探求知识、德性与幸福相统一之真理的哲人——一位反讽家与道德哲学家。
本书的写作融合“经史”与“义理”、论证与诠释,是二战后英语世界分析哲学在古代文本研究上实现范式突破的经典之作。
......(更多)
格里高利•弗拉斯托(Gregory Vlastos) 希腊裔美国人,20世纪英语世界公认最伟大的古代哲学研究泰斗之一,将分析哲学方法引入古代文本考辨的先行者;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学研究生涯,足迹遍布加拿大女王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等北美名校,培养与影响了一代古代哲学研究者,晚年荣获麦克阿瑟奖和古根海姆奖。代表作除本书外,还有Platonic Studies(1973)、Studies in Greek Philosophy(两卷本,1995)等。
......(更多)
导 言 缘起
第一章 苏格拉底式反讽
第二章 苏格拉底对比柏拉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和色诺芬的证据
第四章 盘诘法与数学
第五章 苏格拉底会作弊吗?
第六章 苏格拉底的虔敬
第七章 苏格拉底对报复的拒斥
第八章 苏格拉底道德理论中的幸福与德性
结 语 幸福的苏格拉底
附 注
参考文献
引文索引
柏拉图和色诺芬人名索引
现代学者索引
希腊词索引
译后记 以圣爱追寻智慧——弗拉斯托的生平与学术
......(更多)
一个人可以拥有自制的能力,但是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失这样的能力;此时也许能够正义,;但是未来也可能做出不正义的行为,这样都存在可能性的。我认为无上纯洁的事物是需要时常锻炼才能保持的,自制力也是如此。欲望会经常刺激人的神经,诱惑人放弃自制的底线,去满足那些欲望所需要的事情。
当我们寻找(哲学)最终的根据时,哲学就显出它的深渊性,因为此当涉及到它自身的可能性时,哲学必须以它的方式展示出修辞性的一面:它的逻各斯必须是以最强的面目出现,而这最好是以哲学生活本身来显示说服力——而要表达的就是一个人如何信赖逻各斯,并全力投入到逻各斯所应当表现的。 “深渊性”:德语的深渊,词干正是原因,根据或根基。
如苏格拉底所说,对逻各斯的恨与厌恶的产生与对人的憎恨的产生是一样的:都是出于过多的信任而产生的失望。憎恨都是由于“没有技巧的信任”而产生的,从一种极端的、毫无保留的积极态度陷入到另一种极端的、愤懑不平的拒绝。
神圣是因为诸神喜悦它而神圣,还是诸神喜悦它是因为它是神圣的
为了显明某道德宣称是有纰漏的,苏格拉底运用了诘问式,即具有逻辑技巧的省察方法苏格拉底运用了何种逻辑技巧以显明某道德宣称是有纰漏的?有三种:(1)他指出道德宣称的逻辑推论;(2)他表明人类有着不一致的道德信念;(3)他指出道德名称之定义的一些反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