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形态》是一本比较艰深的书,它以20世纪德国美学的重要理论为对象,对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马克思、本杰明、阿多诺等对20世纪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家”的理论作了深入的意识形态剖析,对于深化意识形态的批评方法,反思阿尔都塞学派研究思路的局限性,都作出了非常富于启发性的分析论证。
......(更多)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 1943- ),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1964年大学毕业后任雷蒙·威廉斯的助理研究员。1969年到牛津大学任教,长期担任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论讲座教授,现任曼彻斯特大学英文讲座教授。从60年代末开始,伊格尔顿以“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评析当代西方各种美学和文学批评流派,分析和评价英美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当代美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界影响广泛。主要著作有《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引论》、《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力量的神话:对勃朗特姐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更多)
《审美意识形态》中译本序
导言
第一章 自由的规则
第二章 心灵的法则:夏夫兹博里、休谟、伯克
第三章 康德式的想象
第四章 席勒和领导权
第五章 人工制品的世界: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第六章 欲望的死亡:阿图尔·叔本华
第七章 绝对的反讽:瑟伦·克尔凯郭尔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的崇高
第九章 真实的幻觉:弗里德里希·尼采
第十章 父亲之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第十一章 存在的政治学:马丁·海德格尔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犹太博士:瓦尔特·本杰明
第十三章 奥斯维辛之后的艺术:特奥多·威·阿多诺
第十四章 从城邦制到后现代
译后记
再版后记
重印后记
......(更多)
但这种能够把握任何一种特殊事物的实证式的语境,其本身却永远是个难解之谜,它像事物自身的前进运动一样,渐渐地消解于不确定之中。这就导致了这种情况:我们在观察事物之时,不是直接地正视事物,而只是斜睨一眼而已。我们从来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因为事物一离开我们的视线便失却了踪迹,这意味着在任何实际的视野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无限可能的联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