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吉本衣钵,比肩《罗马帝国衰亡史》的鸿篇巨制
透辟剖析罗马希腊两大文明的碰撞交融,深刻洞察西方世界的里层基因
/
继承爱德华·吉本衣钵、亲身参与希腊独立战争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乔治·芬利以革命者的深情关切、历史家的严谨考据、政治家的公共眼光、哲学家的普世精神,铸就比肩《罗马帝国衰亡史》的鸿篇巨制,古典学与公共史学完美融合的经典范本,希腊古典晚期史、罗马帝国史、拜占庭史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
以希腊民族为中心,打破罗马—希腊关系的传统研究模式,从军事征服、行省治理、社会生活、宗教发展、民族认同、对外关系等维度,连缀从希腊沦落到利奥三世登基近九百年的历史,揭示两大古代文明权力与文化、经济与身份的复杂互动:古典时代的“希腊性”并未因罗马征服彻底消失,反而汇入帝国精神的内核;而罗马的统治术亦预示了现代帝国的政治策略。这种辩证、多元的视角,对理解当今世界地区、国家的冲突与交融仍具启发意义。
/
兼具宏大视野与人文精神,聚焦君士坦丁、查士丁尼、希拉克略等重要人物及迁都君士坦丁堡、波斯战争、蛮族入侵等重大事件,既为专业学者提供关于领土归属、币值变化、土地改革的详实史料与精炼思考,也为普通读者呈现饱含“爱希腊”情结的丰富叙事与覆盖中长时段的完备框架,堪称同时了解希腊民族、罗马帝国兴衰浮沉的首选史学名著!
/
中文版首度问世,收录关键大事年表及芬利参与历史、书写历史的心路自传。拜占庭史权威学者陈志强、希腊罗马史权威学者郭小凌联袂推荐:“历经磨难的希腊民众的故事、保留火种的希腊文明的画卷都生动展现在字里行间,折射出希腊精神的熠熠光辉”,阅此书方“可知古代西方文明的深层基因所在”。
【内容简介】
公元前146年,罗马共和国摧毁科林斯,彻底征服希腊;公元716年,伊苏里亚人利奥三世登基,东部帝国的罗马主导影响近乎消失。围绕这段覆盖古典晚期、中世纪,长近九百年的历史,继承爱德华·吉本衣钵、亲身参与希腊独立战争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乔治·芬利上溯马其顿帝国,下沿拜占庭帝国,系统、透辟地分析了罗马统治下希腊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不仅记录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还关注民众生活、经济结构、地方治理等面向,全方位展现了罗马以军事、政治征服希腊也反受希腊文明、制度影响的复杂互动,既为专业学者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与框架,也为公众理解希腊文明的连续性及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韧性打开了窗口。这部凝聚芬利“爱希腊”深情的鸿篇巨制作不仅是19世纪欧洲古典学与公共史学完美融合的经典范本,更是希腊古典晚期史、罗马帝国史、拜占庭史领域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著作,其跨时代的历史视野与人文关怀,对理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至今仍具启发意义。
【相关评论】
G. P. 古奇《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
芬利勇敢地选择了一个不俗的题目,并唤起人们对它的注意。他虽然一直把希腊放在前景,却提供了一部关于东方帝国的相当完备的史纲。
J. 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
吉本的衣钵在英国传给了乔治•芬利……这部书是吉本以来英国史学界最伟大的著作。这部书从头到尾都表现着创造性的研究和对这个题目透辟的了解。
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席教授:
芬利先生的这部史学巨著凭借其卓越的学术价值与深刻洞见闻名遐迩。这部承载着他对希腊深情的经典之作如今走进中文读者的视野,历经磨难的希腊民众的故事、保留火种的希腊文明的画卷都生动展现在字里行间,折射出希腊精神的熠熠光辉……
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罗马军团剥夺了希腊城邦的独立,却在文化交融中完成征服与被征服者的角色转换,谱写希腊罗马文明合体的新章。阅芬利《罗马统治下的希腊》一书,可知古代西方文明的深层基因所在。
......(更多)
乔治•芬利(George Finlay,1799—18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于格拉斯哥大学、哥廷根大学、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却对希腊解放事业充满热情,在希腊独立战争中追随拜伦勋爵,后定居希腊。他积极投身希腊的国家改善计划,但收效甚微,此后便将注意力转向历史研究,其七卷本巨著《罗马征服以来的希腊史:前146—1864》被视作吉本以来英国史学界最伟大的著作,也成为研究希腊历史、罗马帝国后期尤其是拜占庭帝国历史无法绕过的经典。
译者:
吕厚量,爱丁堡大学古典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掌握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法语,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史研究。已出版专著Xenophon’s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古希腊史学中帝国形象的演变研究》;独立译作《罗马革命》《汤因比传》《塔西佗》。
......(更多)
总序
编者序
前五卷序
本卷序
第一章 从希腊被征服到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首都(前146—330年)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民族处境的变化/罗马人征服希腊的直接原因/希腊被征服后受到的对待/米特拉达梯战争对希腊的影响/奇里乞亚海盗对希腊国土的蹂躏/希腊地区罗马行省治理模式的特性/罗马人的财政管理/罗马政府导致的希腊人口下降/在希腊设立的罗马殖民地/从奥古斯都时代到卡拉卡拉时代的希腊政治地位/希腊人和罗马人从未尝试团结起来,组成一个民族/希腊人的社会状态/宗教与哲学的社会影响/殖民地匮乏的背景之下,希腊人的社会生活状态/哥特人入侵对希腊的影响/ 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首都之前的形势变化
第二章 从君士坦丁堡被确立为罗马帝国首都到查士丁尼即位(330—527年)
改革罗马帝国政府的君士坦丁造成了行政体系与民众的直接对立/君士坦丁的改革未能改善希腊人的处境/基督教与民族性的融合为希腊人社会生活状态带来的变化/东正教会成为希腊民族的象征/从君士坦丁到狄奥多西大帝时代帝国境内希腊居民的处境/希腊人同罗马帝国境外国家的交往/公元 395 年东西帝国分治对希腊民族的影响/哥特人在希腊立足的尝试/希腊人顶住了北方蛮族的入侵/东罗马帝国欧洲诸行省中希腊民众生活状态的每况愈下/从阿卡狄乌斯去世到查士丁尼即位期间东罗马帝国形势的好转/在此期间文明的生存状态及民族情感的影响
第三章 查士丁尼时代希腊人的生活状况(527—565年)
查士丁尼时代帝国权力对希腊民族的影响/帝国的兵力/查士丁尼的立法对希腊人的影响/帝国内政对希腊民族的影响/查士丁尼的征服事业对希腊居民的影响,他对阿非利加汪达尔王国的征服带来的变化/贝利撒留轻松征服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的原因/北方诸民族同罗马帝国和希腊民族的关系/罗马帝国同波斯的关系/希腊人的商业地位,还有同罗马治下其他民族的比较/正教会对希腊人民族情感的影响/雅典城在多神教衰落期间直至查士丁尼关闭学园为止的状况
第四章 从查士丁尼之死到希拉克略恢复罗马在东方的势力(565—633年)
查士丁二世的统治/提比略二世与莫里斯统治时期政治、民族影响力的瓦解/莫里斯尝试重建帝国行政体系的古老权威,激起了一场革命/ 革命的代表是福卡斯,而非某个民族党派/希拉克略治下的帝国/斯拉夫人在达尔马提亚的定居导致的希腊人地位变化/希拉克略在东方的战事
第五章 从穆斯林入侵叙利亚到罗马帝国势力在东方的消亡(633—716年)
罗马帝国逐渐蜕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南部诸行省的沦陷:那里的主体人口并非希腊人或正统派信徒/君士坦斯二世统治时期(641-668年)/君士坦丁四世向希腊民众信奉的宗教派别妥协/查士丁尼二世统治时期帝国的人口下降和希腊人的减少/利奥三世登基前的无序状态/东罗马帝国权力消亡之际希腊人的基本生活状态
大事记
乔治·芬利自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