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屏幕-哲学

屏幕-哲学
作者:[法] 莫罗·卡波内
译者:卫俊
副标题:从电影到数字革命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年:2025-07
ISBN:9787507857603
行业:其它
浏览数:2

内容简介

作为《图像的肉身:在绘画与电影之间》之后的又一力作,卡波内教授的这本《屏幕-哲学:从电影到数字革命》的国际影响力很高,多个国家已经翻译引进,除了原版法文版,目前已经有完整的英文版,意大利版,巴西版,以及部分章节的葡萄牙版和日文版。本书从二十世纪法国电影和美学思想中汲取营养,探讨屏幕在当代科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哲学意义,以及这种无处不在所要求的哲学变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光学仪器,不仅影响着我们视觉体验,也影响着思维和欲望。卡波内教授从前沿法国美学和哲学思想(包括萨特、梅洛-庞蒂、利奥塔和德勒兹等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出发,既以深厚的哲学思考为基础,又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我们这个时代人与屏幕的全新联系。这本书不仅对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有启发性,而且对身处屏幕时代的每个人都有启迪意义,受众广泛。

......(更多)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欧盟大学委员会伊拉斯谟计划高级访问学者,全国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游戏与艺术创研中心主任,新迷影丛书主编。

作者简介

莫罗·卡波内(Mauro Carbone),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杰出教授(法国最高等级教授)、法兰西大学研究院荣誉院士、梅洛-庞蒂研究专刊Chiasmi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主编。

主要著作有Proust et les idées sensibles(《普鲁斯特与感性理念》)、《图像的肉身:在绘画与电影之间》、《屏幕-哲学:从电影到数字革命》等;另有多篇文章翻译成中文。他的《史无前例的变形》曾获“Viaggio a Siracusa”(“锡拉库扎之旅”)意大利最佳哲学论文奖。

多年来,卡波内教授受邀在美国、墨西哥、日本、意大利与中国多地(包括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大学等)进行访问讲学,有很高的国内和国际知度。担任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与ARA大区政府合作项目Vivre Par(mi)les Écrans(生活在屏幕之间)的负责人,对屏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

译者简介

卫俊,北京大学本科与硕士,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哲学系美学方向博士,里昂哲学研究所(IRPhiL)附属研究员,译者,画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哲学与艺术理论。译有《菜园简史》《画家之眼》等十余本图书,曾为北京大学、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以及各出版机构绘制插画作品。

......(更多)

目录

文版序言 I

引言:栖居在屏幕中 VII

译 序 XX

前言:今日之屏 XXIV

致 谢 XXVII

第一部分 什么是“电影 - 哲学”?

第一章 萨特与德勒兹论柏格森 2

萨特预言德勒兹:电影,“柏格森式艺术” 2

萨特离开柏格森主义和电影理论 9

第二章 哲学家与导演:梅洛 - 庞蒂与有关电影的思考 13

使人们看见而非解释:梅洛 - 庞蒂笔下电影与哲学的历史共识 13

“电影中的运动问题” 32

图像的本体论:图像作为互为先行(précession réciproque)的形象 49

几点思考:萨特、梅洛 - 庞蒂、德勒兹与“电影 - 哲学” 62

第三章 撕裂的帷幕:利奥塔、屏幕和名为欲望的电影 73

对于屏幕的本体论复兴 73

站在欲望的立场上 76

镜面结构,造型屏幕,电影屏幕 79

非 - 艺术,异电影和欲望的变迁 85

使之显现的屏幕,需要显现的屏幕:

对于梅洛 - 庞蒂和利奥塔的比较 88

究竟什么是“欲望的变迁”呢? 91

第二部分 屏幕的动态生命

第一章 限定以超越:奠基于其变体的“元屏幕”主题 100

屏幕,画布,窗户 100

装置与历史性 106

柏拉图的“元屏幕” 117

窗户的发明和主体的诞生 128

屏幕而不是窗户 131

第二章 过来与我同住:当今屏幕的诱惑 142

元屏幕作为“准 - 主体” 142

诱惑的模糊性 152

欲望的模糊性 161

第三章 借助屏幕或在屏幕之中从事哲学 171

新型的义肢 171

屏幕与“9·11”事件 178

主体化,个体化,区分化 186

附 录 元屏幕的力量和“透明性 2.0”的意识形态 195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