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七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分中国古代建筑、近代中国建筑、现代中国建筑三部分,每一部分除对发展概况进行综述外,重点对城市建设与各类型的建筑作了分章论述。其中古代建筑部分所占分量较重,内容较系统、全面,对木构建筑特征和清式建筑做法也辟有专章介绍;近现代建筑部分则着重于建筑发展的概括论述和典型实例的分析,使读者对近、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了解。为了使读者获得更丰富而形象的相关信息,《中国建筑史(第七版)》还配有光盘,收录古代建筑重要实例的彩色照片约千幅。
......(更多)
......(更多)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七章 建筑意匠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祥部演变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
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1840~1949年)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建筑技术与建筑制度
第十三章 建筑教育、建筑设计机构和职业团体与中国近代建筑师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第三篇 现在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
附录
附录1 古建筑名词和解释
附录2 课程参考书目
附录3 中国历史简表
附录4 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附录5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更多)
在总体上,中国建筑不仅有历时性的i变化:汉之古拙,唐之雄大是,宋之规范,元之自由,明清官式建筑形制化的特点;也存在着共时性的地域文化差异:北国的浑厚,江南的秀丽,蜀中的朴雅,塞外的雄浑,雪域的静谧,云贵高原的绚丽多姿。
中国建筑群的院落分割决定了如果不取鸟瞰方法,永远也不可能看到全貌,人们只有通过行走全程而将全貌整合于脑中。这种经历一段时间后的叠加式景观、“长卷”式景观正是中国建筑群的特点之一,“过白”只是时间静止时对视觉重点处建筑关系的要求。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
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
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久不残破之野心。 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创建年代而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