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作于上世纪50年代,作者痛感时运剧变,发愤著书,从历史着手,围绕众所周知的先秦两汉的大事件,通观时代精神之发展,进而探明精神本身的表现捷径,解决中国“内圣”之学的“外王”问题。
......(更多)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著作有《逻辑曲范》、《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
......(更多)
新版自序
第一部 夏商周
第一章 国史发展中观念之具形与氏族社会
第二章 周文之含义
第三章 平等与主体自由之三态
第二部 春秋战国秦
第一章 五霸与孔子
第二章 战国与孟荀
第三章 秦之发展与申韩
第三部 楚汉相争:综论天才时代
第一章 天才时代之来临
第二章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
第三章 综合的尽气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
第四部 西汉二百年:理性之超越表现时期
第一章 萧规曹随,躬修玄默
第二章 仲舒对策,汉武更化
第三章 更化后有关文献摘录
第五部 东汉二百年:理性之内在表现时期
第一章 光武之人格
第二章 光武之凝敛的理性人格所决定之时代
第三章 理性的与非理性的之间之斗争
附录一 唐君毅先生著:中国历史之哲学的省察
附录二 关于历史哲学
......(更多)
就个人而言,在实践中,个人的生命就是一个精神的生命,精神的生命包含着一个“精神的实体”。 人虽然有动物性,但是他的本愿总是向上。 “正德,利用,厚生”用心于生命之调护与安顿。 不大赞成的:西方哲学起自用于“自然"。此其对象在外不在内。 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而进步的标志在于亲情意识之扩大。
这儿没有一种自由的、理想的、精神的王国。能够称之为科学的,仅仅属于经验的性质,而且是绝对地以国家的“实用”为主——专门适应国家和个人的需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