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普鸣教授所言,“道”,并不是一个我们必须尽力遵循和谐的理想,而是一条我们通过自身的选择、行动和调整与他人的关系不断去开拓的道路。在生命的每一刻,我们都在重新创造“道”。为中文版选定“知道”这个书名,也是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从先哲的智慧中获取启示,知晓自己脚下的道路,通过对自己内心和对世界的不断探索来决定它延伸和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哈佛大学排名前三位的全校选修课:“中国哲学课”。
哈佛大学明星教授普鸣通过对先秦诸子哲学思想的阐释和重构,引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借助先哲的智慧,重视自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创造主体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
--
《知道:哈佛中国哲学课》源于哈佛大学明星教授普鸣为哈佛本科生开设的“中国哲学课”讲义以及课堂讨论的整理和补充。在书中,作者以生动、易懂的日常情景为例,通过对中国先秦诸子哲学智慧的阐释和重构,引导中外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启发他们通过在个人生活和实际事物处理上微小的改变,不断地为自己的生活开拓新的道路,并创造主体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更多)
普鸣(Michael Puett):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国历史方向教授、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著有《作与不作》(三联书店,2019)《成神》(三联书店,2020)等。普鸣为本科生开设的“中国古典伦理以及政治哲学”课同 “计算机科学入门”课和“经济学原理”课是哈佛大学的三大热门全校选修课。他因在教育中的卓越表现获得哈佛学院教授奖。
克里斯提娜·格罗斯-洛(Christine Gross-Loh)作家和自由撰稿人,哈佛大学东亚历史专业博士,其作品见于包括《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赫芬顿邮报》在内的众多出版物。
......(更多)
前言
序言
第1章 自满时代
第2章 哲学时代
第3章 论人际关系:孔子和假设的礼仪
第4章 论决策:孟子与变化无常的世界
第5章 论影响:老子与处世之道
第6章 论活力:《管子·内业》与神性
第7章 论自发性:庄子与流动的世界
第8章 论人性:荀子与被治理的世界
第9章 我们的潜力
致谢
......(更多)
家庭成员走出仪式空间,使立刻重新进入混乱的现实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脆弱的和平再次破碎一一兄弟姐妹彼此争吵、互相厌恶,父亲和儿子依然争执不体。 这恰恰是家庭需要反复举行仪式的原因。脆弱的和平可能在他们离开宗庙之后崩塌,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次又一次的仪式和不断重建那种更健康的人际联系,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好。
询问仪式能否真正影响死者毫无意义,在世的家族成员需要举行祖仪式,因为祖先就在那里注视着家族的后辈,并会保佑子孙后代 仪式也改变了生者彼此间的感情。死亡通常能够造成生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例如:兄弟姐妹之间体眠已久的竟争再次爆发;任性的儿子忽然成了大家庭名义上的领导,激起他人的不安。然而,在祭祖仪式之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他们不同以往的家庭角色,假装不存在任何矛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