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百年旧诗,人文血脉

百年旧诗,人文血脉
作者:夏中义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04
ISBN:9787532162208
行业:其它
浏览数:2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各种新文类的生产与评估也蔚为大观。但回顾历来文学史的理论和实践,古典体制的诗词创作显然是最被埋没的领域。一般论者不仅对其视而不见,甚至引为反面教材,作为“现代”文学的对比。这样的文学史观在近年有了改变。随着新旧材料的重整,我们逐渐理解尽管五四以来白话“新文学”占据主流位置,旧体诗词书写唱和续存在。不仅如此,在许多历史关键时刻,旧体诗词见证嬗变、铭刻忧患的能量远远超过任何以“新”为名的文类。回顾百年文学流变,我们首要挑战就是重新思考旧体诗词如何介入文学现代化历程,并且召唤一种有别于“革命”“启蒙”的文学典范。

夏中义教授新作《百年旧诗人文血脉》示范了这样的尝试。这本书重审现代旧体诗及诗学大家如王国维、钱钟书、陈寅恪、聂绀弩、叶元章等其人其作,也着墨新文学健将如文学革命大将陈独秀、九叶派成员王辛笛等“推新复旧”的来龙去脉。更有意义的是,本书以清末民初大画家吴昌硕开始,以“五百年来第1人”的张大千结束,思考中国文人传统中诗书画同源的时代意义。夏的文字夹议夹叙,既不乏细读文本的功夫,也透露个人咏史抒情的丰采。究其极,他有意藉此叩问中国诗歌传统最古老的命题——诗言志——的当代意义。

......(更多)

作者简介

夏中义,1949年1月生于上海,1982年春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后留校执教,2000年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1996年任该校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自2003年受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历任中文系系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2009年至今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席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2016年担任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史案、20世纪中国思想史案。主要学术论著有:《朱光潜美学十辨》《学案·学统·学风》《王国维:世纪苦魂》《王元化襟怀解读》《从王瑶到王元化》《学人本色》《九谒先哲书》《新潮学案》《思想实验》《艺术链》。

......(更多)

目录

目录

诗”虽旧制,其命维新——夏中义教授《百年旧诗人文血脉》/序王德威1

内篇

第一章吴昌硕:梅石写意的人文性1

第一节在苍冷中选择野梅3

第二节“寒酸尉”揶揄牡丹8

第三节自“虚室生白”到“梅石相藉”12

第四节从“草书之幻”看“道艺”气象20

第五节大画家的价值自圆29

第二章王国维:天人玄感与悲智胜义32

第一节“照着说”须对文献作整体还原33

第二节“照着说”中的底蕴与义蕴35

第三节徜徉在旧学与新知之间41

第四节“西学义谛”有两个维度45

第五节“接着说”:“天人玄感”与“悲智胜义”52

第六节“接着说”:两种异质“意境”57

第三章陈独秀:旧诗与“文学革命论”66

第一节“文学革命论”案发语境68

第二节“文学革命论”百年证伪72

第三节《诗存》秀出“龙性”四张脸80

第四节《诗存》犹存国粹温情97

第五节知识人“文化公信力”辩证101

第四章陈寅恪:“文化神州”的心灵史记105

第一节两种异质“文化神州”108

第二节“文化神州”植根于独立、自由112

第三节从“一角园林”到“仙境莫寻”117

第四节惊愕于体制化“人亡学废”122

第五节学术史“兴废”与空间重觅131

第六节“颂红妆”与“国魂销沉”137

第七节“颂红妆”通义“五四精神”148

第五章聂绀弩:“紫色俳谐”的精神之困150

第一节题材三维:动作、特写、在场151

第二节复式结构:“歌颂”与“非歌颂”157

第三节内驱力:从自慰到自救165

第四节“紫色俳谐”根在忧惧169

第五节“阿Q气”与知识界精神之困175

第六章王辛笛:国史冷吟与“李商隐情结”185

第一节“国史冷吟”的立论诗证187

第二节鸳思噎别秋月泪别衰翁冤别192

第三节《自况》《自判》与“李商隐情结”205

第四节《花下杂诗》《病中杂咏》中的“杂”215

第五节风雨后“回避崇高”223

第七章叶元章:诗囚涅槃与思想史接力238

第一节诗性追问“我是谁”242

第二节咏史喻今“去依附”245

第三节涅槃:突围“皮毛论”250

第四节旧体诗与思想史255

第五节思想家:非自觉与自觉262

第八章张大千:“故国之思”与泼墨云山境界270

第一节“以诗证画”与青绿写意三绝272

第二节“国粹游子文化孝子”双重变奏288

第三节“隐喻键”与泼墨形式积淀296

第四节《庐山图》:中华英灵的诗魂境界302

外篇

当代旧诗与文学史正义

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探讨平台315

自由观念的中国面孔

论陈寅恪、吴昌硕对陶渊明的思想认祖358

释《谈艺录(王静安诗)》的内在理路及补订

回应张虹倩博士387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