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上海的贸易史,涵盖了这个城市近八百年的历史,从宋朝到清朝,直至19世纪通商口岸时期,以1858年太平天国运动为结束点。据我所知,自本书首次出版以来的26年间,还没有其他以英语或其他西方语言撰写的完整的上海学术研究。大部分以上海为背景或关于这座城市的著作都被置于20世纪的时间框架,这些作品包括小说、传记、自叙,以及裘小龙的一系列当代悬疑小说——甚至还有一两本食谱。本书是上海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一改传统学者将上海的城市发展归功于租界带入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是从上海的地理区位到江南特有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再到城市建设,条分缕析,解读上海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作者眼里,上海老城厢与租界是两股并驾齐驱的动力,而非主次关系。当这一观点来自西方学者时,对我们展望上海未来,对文化自信都有裨益。
......(更多)
张琳德,又译林达·约翰逊(Linda Gooke Johnson)出生于英国伦敦,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长大。卫斯理学院文学学士,曾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中国艺术史,并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与伯克利分校合办课程的历史学博士学位。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历史教研工作长达25年以上,著有《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Cities
of Jiangnan in Late Imperial China)、《征服王朝的妇女:中国辽金时期的性别与身份》(Women of the conquest Dynasties: Gender and Identity in Liao and Jin China)。
......(更多)
中文版序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长江三角洲的早期城市
第二章 棉花:上海县的发展
第三章 明朝上海:寺庙和园林之城
第四章 清朝上海:由行会建造的城市
第五章 造城的行会
第六章 上海县城的贸易和商业
第七章 英国人来了
第八章 中国贸易:“通商大计”
第九章 上海的国际化,1846-1853年
第十章 叛乱:上海“小刀会”
第十一章 创立外籍税务司制度
第十二章 上海:双重城市,1854-1858年
缩写
参考书目
名称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