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原题《给青年诗人的信》,是杨牧对诗歌思考的整体展现。全书结构采用书信体,共十八封信,每封信围绕诗歌的一个主题,比如诗人的抱负、大自然、记忆等等,可以说涵盖了一首诗得以完成的诸多重要方面。从目录中能够看出这些论题“平易近人”。书稿的文风质朴中透着典雅,思想仿佛随着文字自然流淌出来,极具可读性。
......(更多)
杨牧(1940年9月6日-2020年3月13日),本名王靖献,台湾花莲县人,台湾著名诗人及散文作家。早期的杨牧深受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经过留美生活的洗礼,诗作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杨牧三十二岁以前的笔名为叶珊,三十二岁之后,更改笔名为杨牧,可以看作是纯粹的浪漫情怀与兼含人文关怀的分水岭。诗作曾被译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兰文等。曾任马萨诸塞大学及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台湾东华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曾获台湾诗宗奖(1971)、吴三连文艺奖(1990)、纽曼华语文学奖(2013)等重要奖项。
......(更多)
自我珍重到不與社會接觸的地步,說是惜墨,倒不如說是狂傲自卑的綜合情緒。這種情緒須早破除,否則進了中年將更駁雜更紛亂,還可能摻進幾許無端不得意的自憐,幾許蹉跎歲月的悔恨,以及對朋輩工作成績的嫉羨,遂一天壞似一天,變成一個貪巧脆弱的酸文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