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历史反映着人类的历史。本书以17世纪耶稣会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欧洲与中国晚明时期地图的渊源与演变、它们的科学基础以及艺术表现。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晚明的中国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西方地图摹刻下来。往来间,反映出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几千年来,人类以多元的模式来绘制地图、展现和认知地图,并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它既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充满风景和智慧的宝库。本书以17世纪耶稣会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欧洲与中国晚明时期地图的渊源与演变、它们的科学基础以及艺术表现。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始于晚明,耶稣会士在传教过程中意外发现晚明人士热衷于了解欧洲的《世界地图》,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晚明的中国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西方地图摹刻下来,一来一往,交流的印记深藏在地图微观的痕迹中。尺幅之间,展现出他们优雅的策略和对地图图像的传奇演绎。
......(更多)
郭亮
文学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普林斯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2-2015年获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欧洲科学对明代地图艺术的影响》;2010年12月-2011年6月,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负责《欧亚大陆铁路发展与中国丝绸之路的当代功能》课题。长期专注于视觉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中外艺术交流的考察,其研究成果见于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著作中。近几年的研究在于欧洲16—17世纪巴洛克时期与中国明、清的文化艺术交流,目前主要致力于人文地理、视觉艺术和古物方面,考查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化模式及视觉体验对艺术作品的影响与作用。
......(更多)
第一部 科学
3
第一章 十七世纪的明代舆图
3
图像史中的地图
3
国家与地图绘制
21
独立制图家
28
第二章 欧洲科学对地图的影响
43
观察的方式
43
晚明时期的欧洲科学
71
第二部 交流
85
第三章 耶稣会对明代地图的策略
85
文化适应
85
儒士、精英与图像演绎
105
第三部 艺术
127
第四章 图与画
127
看得见风景的地图
130
北方一隅:世界制图中心
153
旋涡花饰
177
第五章 水纹
205
地图中的水域
205
水纹演变
226
结语
283
注释
289
参考文献
305
后记
309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