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伊万诺夫用诗歌表现了存在的客观悲剧性,是一位比法国人超前多年的俄罗斯存在主义诗人。——俄侨作家、文学批评家古尔
侨民中的勃洛克,俄罗斯诗歌的阿里翁。——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
诗歌:一种人工的姿态,
星星魔法程式化的闪现,
人们微笑着说出“玫瑰”
并且战栗着寻思“箭毒木”。
谈论着天堂,呼吸着地狱
那痛苦的黑夜与恐怖的白昼,
通过在宇宙中生长的根须
吮吸甜蜜的毒药。
——格·伊万诺夫《诗歌:一种人工的姿态……》
......(更多)
格奥尔基·弗拉基米罗维奇·伊万诺夫(Георг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Иванов,1894—1958),20世纪俄罗斯侨民诗歌的重要代表。出生于贵族家庭,少年时代在军事学校退学,迷恋写作。创作初期追随未来主义流派,诗风怪诞华丽。后转向阿克梅派并成为核心人物,创作趋向节制、非主观化,充满雕塑感和旋律化。1922年与妻子离开俄罗斯,先后侨居于意大利的罗马和帕维亚。1923年迁居法国巴黎。成熟期创作流露出较强的怀疑意识,以精美的艺术形式展示生存的悲剧性,影响深远,被评论家誉为“比法国人超前多年的俄罗斯存在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漂向齐特尔岛》《帚石南》《玫瑰》等、散文集《原子的裂变》等、回忆录《彼得堡的冬天》等。
汪剑钊,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中俄文字之交:俄苏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的新文学》《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阿赫玛托娃传》等,诗文自选集《诗歌的乌鸦时代》,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丘特切夫诗选》《曼杰什坦姆诗全集》《阿赫玛托娃诗选》《茨维塔耶娃诗集》《俄罗斯的命运》等,主编“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丛书”“俄罗斯思想文库”“金色俄罗斯”等系列丛书。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