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梁衡文学创作以来各个方面*代表性的五十年来关于阅读与写作的70篇文章。较为全面的阐述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与心得。梁衡在新闻与文学创作方面都是独树一帜,后期创作的政治散文及人物散文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本书中的文学研究文章首次结集出版,有着一定的市场号召力。
......(更多)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散文集《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千秋人物》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文风四谈》《干部修养谈》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更多)
伟人如山
觅渡,觅渡,渡何处?/ 2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 8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记/ 28
红毛线,蓝毛线/ 33
这思考的窑洞/ 40
大无大有周恩来/ 46
周恩来让座/ 65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70
邓小平的坚持/ 77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80
二死其身的彭德怀/ 103
青史如镜
把栏杆拍遍/ 112
乱世中的美神/ 120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137
读韩愈/ 142
读柳永/ 148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154
秋风桐槐说项羽/ 163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169
梁思成落户大同/ 182
山川如我
晋祠/ 190
树殇、树香与树缘/ 194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201
武夷山,我的读后感/ 207
武当山,人与神的杰作/ 211
冬日香山/ 216
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 219
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24
榆林红石峡记/ 230
壶口瀑布/ 232
长岛读海/ 235
铁锅槐 / 241
人生之美
心中的桃花源/ 246
百年明镜季羡老/ 267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276
万里长城一红柳/ 284
母亲石/ 290
你不能没有家/ 292
百年革命三封家书/ 297
大渡河上三首歌/ 303
康定情歌后面的不了情/ 309
以后这样的人不多了/ 314
跨越百年的美丽/ 318
域外之风
特利尔的幽灵/ 324
死与生的吻别/ 332
在欧洲看教堂/ 336
和秋相遇在莫斯科/ 340
平壤的雪/ 343
印度的花与树/ 345
佩莱斯王宫记/ 349
普京独行在空旷的大街上/ 354
为文之道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360
书籍是知识的种子/ 365
文章为思想而写/ 369
为文第一要激动/ 372
美文是怎样写成的/ 375
书与人的随想/ 407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 411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