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青年”置于社会巨变之中,从奋斗观、消费观、情感观、社交观、婚恋观等多个层面入手,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所思、所盼、所惑、所感,尝试回答时代何以塑造青年、青年何以创造时代。
......(更多)
邢婷婷,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年社会学,当下主要关注新时期社会变迁背景下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生活。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更多)
第一章 巨变的时代:从世界到中国
一、引子:中国与世界的 40 年
二、经济增长创造的历史新阶段
(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二)城市化率提升
(三)新的经济形态生成
三、时间加速带来的发展新体验
(一)社会时间凌驾于个体之上
(二)不确定性和效率优先为时间加速赋权
四、技术进步塑造的发展新局面
(一)科技发展带动结构与观念的重组
(二)“技术理性”成为社会共识后的潜在风险
五、职业结构变迁引领的就业新空间
(一)新兴职业不断涌现
(二)新兴职业的主要特征
(三)新的雇佣关系出现
六、产品模式转型引发的新可能
(一)非标准化的产品模式
(二)可能产生的影响
七、谁是青年?
第二章 巨变中的当代中国青年
一、互联网情境下的数字化生存
(一)数字化的语言表达
(二)数字化的社会交往
(三)数字化塑造的主导意识
二、直面社会的个体化趋势
(一)作为制度性后果“个体化”
(二)意义体系的建构成为个体的任务
(三)“自我利益”上升为价值目标
(四)“为我所用”成为中心任务
三、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的叠加效应
(一)“增长”以外的因素得到重视
(二)“参与”的吸引力增加
(三)表达意识日渐突出
四、与经济发展新阶段同频
(一)上一阶段沉淀的老问题
(二)下一阶段面临的新情况
五、张力之下:当代青年的进退空间
第三章 奋斗观
一、自由:“旷野”的吸引与艰辛
(一)机会与变数同步增长
(二)看重才华与能力的核心作用
(三)尤为重视灵活支配的时间
(四)抱有不被规则所宰制的期待
二、稳定:“上岸”的挑战与企盼
(一)“上岸”不易
(二)“岸上有岸”
(三)何处是“岸”
三、奋斗:“旷野”与“上岸”是硬币的两面
(一)为什么不能“既要……又要……”?
(二)自由与稳定:凡是追求,皆有意义
第四章 消费观
一、积极消费:追求品质,建构“精致”
(一)花钱,让自己精致又漂亮
(二)花钱,让自己新潮又健康
(三)花钱,让自己舒适又有趣
二、参与式消费:重视价值,强调体验
(一)消费与社交深度绑定
(二)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建构品牌
三、控制式消费:聚焦需求,减少浪费
(一)没必要花的钱不花,没必要留的东西不留
(二)支持二手交易,主张物尽其用
(三)重拾现金,学习存钱
四、消费观:花钱还是省钱并不是关键
第五章 情感观
一、变化:青年情感的三重特性
(一)情感的对象化
(二)情感的商品化
(三)情感的工具化
(四)在场景中理解情感
二、困局:情感的需求与失落
(一)深度嵌入缺失
(二)信任成本增加
(三)支持系统被弱化
三、破局:为情感“落地”做出的努力
(一)寻找小世界,重建“附近”
(二)重审现实性,营造“当下”
第六章 社交观
一、背景:互联网、趣缘、绩效化生活
(一)互联网:新的场域
(二)趣缘:新的抓手
(三)绩效化生活:新的压力
二、需求:维护边界感与寻找深嵌入
(一)边界感:努力维护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深嵌入:寻求彰显个人意志和主导地位
三、特征:在对立统一中寻找自洽
(一)“社恐”与“社牛”并存
(二)小规模团结与大规模分散并存
第七章 婚恋观
一、爱情:惧怕又向往
(一)不做“舔狗”“恋爱脑”
(二)爱不动也爱不起
(三)依然渴望爱情
(四)爱情的“麦当劳化”
二、婚姻:既要有感情,也要好合作
(一)硬性条件是保障
(二)情感交流是基础
(三)追求主体性与归属感的统一
第八章 青年与未来
一、理解今天留下的印记
(一)内卷
(二)躺平
(三)主体性
二、迈向未来广阔的天地
(一)向深处走去
(二)向远方走去
(三)向尖端走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