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波伏瓦最好的方式——读她的自传!
本书为波伏瓦回忆录终卷,首次出版1972年,波伏瓦64岁时。
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波伏瓦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到了《清算已毕》,她的思想更加成熟:“女人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人。”
何为完整的人?
波伏瓦所希望的,是弄明白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我是个女人,法国籍,作家,1972年我六十四岁,这些意味着什么呢?”
在《清算已毕》里,波伏瓦从我何以成为我、个人作品、亲密关系、日常爱好、旅行见闻、国际及时代观察、重申女性处境等几个维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本书将带你探寻波伏瓦如何形成独立坚定的思想内核——“随便他们把我当成女知识分子或女权主义者,我都不在乎:我就是我,我对自己负责。”
并直观感受波伏瓦丰盛辽阔的精神家园,一览天才女友的书影音文艺生活清单。
看波伏瓦如何找到热爱、如何把世界的进程融入自己生活的肌理、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度过不断创造意义的一生。
......(更多)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法国哲学家、作家和女性主义先驱,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波伏瓦对性别平等、家庭、婚姻和母职的批判性分析,影响了无数女性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
......(更多)
第一章 我何以成为我
当然,生活在很多方面也改变了我,但透过所有的变化,我依然认得出最初的自己。
第二章 创造自己
我保持描述世界和自己人生的欲望,不想放弃文学时而还会给我的那种令人兴奋的感觉:写作的过程就是在想象中创造自己。
第三章 依然好奇
如今的我是否比过去懂得更多一点了?知识更新得那么快,尽管我从未停止学习,无知仍在增长。
第四章 探索世界
当我穿街走巷,混迹人群,一个城市和那里的居民就活了起来,这种圆满是词语所不能给我的。
第五章 交流访学
我们碰到的所有人对我们作品感兴趣的程度都让我吃惊:这位拉着萨特的手,激动得眼泛泪花;那位热情地跟我讨论《第二性》。
第六章 国际观察
直到1966年,我们每年夏天都去待上几个星期……那里的万千风景、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我们。
第七章 时代风云
我最感兴趣的两个问题,一是女性的地位,二是年轻人的态度。
第八章 别无他求
我想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他人传达我对生活的感悟,让自己在他人心中存在—— 这个目的我差不多达到了。
......(更多)
人不能总想事事如愿,那等于背叛自己。所以那些生活已经定型的人常常是在违心地活着,梦想逃离家庭,逃离早已索然无味的职业。当人们竭力想与过去决裂,而现实又严格禁止他这样做,他往往会觉得除了自杀别无出路。
542 Tout Compte Fait 制度压迫了男性和女性,又促使前者压迫后者。然而每个男人都接受了这一套,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即便社会制度变了,男性也保留着偏见和自负。正如1968年仅凭年轻人的反叛不能完成革命样,仅靠女性的反抗也不能动摇生产制度。
这一时期我的命运与大多数人相同:我过着重复的日子。我的日常生活与别人一样重复乏味,有时令我难以忍受。但我比较幸运。在令人又向往又惧怕的退休来临之前,大多数人都无望摆脱这枯燥的日常生活。对他们来说,唯一新鲜的,是孩子的出生和成长,而这点新鲜感也会在日复一日的乏味中湮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