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作者:[英] 罗素
译者:张作成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07-10
ISBN:9787200069662
行业:教育
浏览数:147

内容简介

《经典通读》是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经典通读:西方哲学史》该丛书之一,是畅销世界的西方哲学教科书。

......(更多)

作者简介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数学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也是本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

罗素曾访问苏联,会见列宁;受梁启超邀请,他于1920-1921年间到中国讲学9个月,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推进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罗素热”风靡全国。

他一生著述七八十种,其大部分作品都能把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结合起来,其流畅清新的散文享誉甚高,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相信: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一种错误的世界观;而幸福是人的一种权利,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在《幸福之路》中,罗索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娓娓地归纳出来,制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更多)

目录

编者的话思想者的宏阔视野活动家的现实关怀——《西方哲学史》导读美国版序言英国版序言绪论卷一 古代哲学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第五章 巴门尼德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第七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第八章 阿那克萨哥拉 第九章 原子论者 第十章 普罗泰戈拉 第二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影响 第十三章 柏拉图见解的来源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第十五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 第十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第二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第二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第二十四章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第二十五章 希腊化世界 第二十六章 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第二十七章 伊壁鸠鲁派 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义 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第三十章 普罗提诺卷二 天主教哲学 导言 第一篇 教父 第一章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第二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第三章 教会的三位博士 第四章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第五章 公元5世纪和6世纪 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大格雷高里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 第七章 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第八章 约翰·司各特 第九章 11世纪的教会改革 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学 第十一章 12世纪 第十二章 13世纪 第十三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 第十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卷三 近代哲学 第一篇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 第四章 埃拉斯摩和莫尔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六章 科学的兴盛 第七章 弗兰西斯·培根 第八章 霍布士的利维坦 第九章 笛卡儿 第十章 斯宾诺莎 第十一章 莱布尼兹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第十三章 洛克的认识论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响 第十六章 贝克莱 第十七章 休谟 第二篇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第十九章 卢梭 第二十章 康德 第二十一章 19世纪思潮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第二十三章 拜伦 第二十四章 叔本华 第二十五章 尼采 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义者 第二十七章 卡尔·马克思 第二十八章 柏格森 第二十九章 威廉·詹姆士 第三十章 约翰·杜威 第三十一章 逻辑分析哲学

......(更多)

读书文摘

亚里士多德所分析的,“他在把德性看做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

西方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批判的关系,它的眼光与其说是盯着实实在在的大地,毋宁说是投向无限高远的天空。在一个功利主义甚器尘上的繁荣世界里,哲学往往会保持一种做慢的沉默;而当现实世界进入冥暗的“黄昏”时,哲学这只“密涅瓦的猫头鹰”才开始起飞。

当我们以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而自豪时,我们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由此带来的局限,即我们几千年来一直主要靠吸收落后民族的新鲜血液来维持自己的发展和更新,而西方文明则是通过吸收好几个不同先进文明的的营养、同时也吸收落后民族的新鲜血液,来实现对这些文明的超越的

哲学存在于生活之中,针对日常问题和回答中的许多预设,进行思维、领悟,从别人已经想过的、做过的事情那里获得教益,尽可能寻求直达真理的洞见,从而解决日常生活的规范性问题,为价值观提供理由。

哲学史著作都带着作者的学术视角、背景知识、研究领域和文化取向的印迹。因此,每一种历史叙述都代表了先前思想的一个视角。不可避免地,人们会强调历史的多样性中自己觉得相关的、重要的内容,并且不可能是中立、客观,脱离自己的学术和文化环境之外。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