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学人》将本书列为“2024年度最佳”,你必须看清一个真相:AI不是工具,而是正在重塑人类生存规则的“新物种”。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伊桑·莫里克,这位AI与人类博弈领域的权威,在书中揭露了颠覆性现实——AI能化身“效率狂魔”让你的生产力飙升200%,也能用“伪造逻辑”摧毁你的职业根基;它能炸裂传统课堂,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也能让批判性思维面临消亡危机。
“AI不会吃掉工作,但会吃掉不会用AI的人。”这是一部AI时代生存法则,是你通往未来的门票。它涉及人性操控术、职场进化论、教育核爆点、伦理生死局、反常识宝藏。书中收录微软、麦肯锡等机构的真实案例,从教育革命到职业重构,从伦理困境到哲学拷问,为你揭开比《黑镜》更真实的未来图景,并构建起人与AI的共生法则。
翻开它,你将直面那个终极问题:当机器比你更懂人性时,你凭什么证明自己是人类?答案,就在这场智性与生存的双重博弈中。
......(更多)
伊桑·莫里克(Ethan Molick)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沃顿互动(Wharton Interactive)公司学术总监和联合创始人,教授创新和创业,同时研究人工智能对工作和教育的影响。曾以优异成绩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博士学位和MBA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的学士学位。他的学术论文发表在《福布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顶级报刊上,其研究曾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著有《改变游戏:电子游戏如何改变商业的未来》《下一个狗角兽:硅谷创业成功画像》,前者被评为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十大商业图书之一。
......(更多)
第1部分 了解人工智能
1 人工智能如何思考? /3
人工智能是怎样“炼成”的? /3
可怕?聪明?聪明得可怕? /14
2 人工智能如何与人类使命对齐 /23
末日,还是救世主?/23
人工智能训练的伦理问题 /28
3 与人工智能合作的四项原则 /39
原则一:始终邀请人工智能参与讨论 /39
原则二:成为回路中的人 /44
原则三:像对待人一样对待人工智能(但要告诉它是谁) /46
原则四:假设这是你用过的最糟糕的人工智能 /51
第2部分 用好人工智能
4 把人工智能当成一个人 /57
惊人的类人行为 /57
模仿游戏 /61
三个对话 /67
知觉的火花 /74
5 把人工智能当成创作者 /81
创造力的悖论 /81
创意自动化 /86
超越人类发明 /90
将人工智能纳入创意工作 /95
创作的意义 /101
6 把人工智能当成同事 /107
我的工作会消失吗?/107
任务和“锯齿状边界” /110
哪些任务可以委托,哪些不能? /113
秘而不宣的任务自动化 /125
从任务到系统 /129
从系统到工作 /134
7 把人工智能当成导师 /138
“家庭作业启示录”/139
人工智能教学 /146
翻转课堂和人工智能导师 /149
8 把人工智能当成教练 /154
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知识建设 /156
当人人都是专家 /161
9 未来可能的四种情形 /166
情形一:如愿以偿 /167
情形二:缓慢增长 /170
情形三:指数增长 /174
情形四:机器之神 /178
后 记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镜像 /181
致 谢 /183
参考文献 /185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