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作者:[奥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雷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10
ISBN:9787539995601
行业:学术研究
浏览数:106

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是经典心理学著作,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许多埋藏于人类心理深层的奥秘,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树立了人类认识自身的新里程碑,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潜意识”,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它对心理学的相关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有重要的影响,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更多)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S.,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于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并于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正式形成的标志。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著有《性学三论》、《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雷明 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浙江大学EMBA导师,北京晨晖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专注于心理咨询领域。在全国30多档卫视电视节目担任心理专家、点评嘉宾和主持人,是万达、乐视网、可口可乐、现代汽车,协和医院、民生银行、时尚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心理顾问。

......(更多)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八版序言

第一章

关于梦境问题的科学文献 7

第一节 梦与清醒状态的关联性 11

第二节 梦的素材,梦的记忆 13

第三节 梦的刺激与来源 22

第四节 为什么醒来之后会忘记梦 37

第五节 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41

第六节 梦的道德观 53

第七节 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60

第八节 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69

跋(1909) 72

后记(1914) 74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的分析 75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实现 93

第四章

梦的伪装 101

第五章

梦的材料及来源 121

第一节 梦的近期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122

第二节 梦的来源:儿童时期的经验 138

第三节 梦的来源:肉体方面 161

第四节 典型的梦 176

第六章

梦的工作 201

第一节 凝缩作用 202

第二节 转移作用 218

第三节 梦的表现方法 221

第四节 梦的表现力 240

第五节 梦的象征,更多的典型梦例 247

第六节 一些例子,梦中的计算和讲话 278

第七节 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291

第八节 梦中的感情 315

第九节 润饰作用 336

第七章

梦的过程的心理学 348

前 言 348

第一节 梦的遗忘 350

第二节 梦的回归 363

第三节 愿望的实现 375

第四节 梦中的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390

第五节 原生过程与继发过程,抑郁  400

第六节 潜意识和意识:现实 413

......(更多)

读书文摘

1,《梦的解析》一书中有若干论点或命题是自相矛盾的(梦的意义有无、梦的机制是本能还是理性、梦可否解释) 2,该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研究的事实不慎相符,缺乏科学根据。研究方法片面(主要依据精神病人的梦情自述,忽略实验方法)

1,梦是可以解释的,每个梦都是有意义的 2,梦者必须将本身所有涌上心头的感受完全说出,而不因为自己觉得那是不重要的、毫不相干的甚或愚蠢的,而不说出。必须对自己的各种意念绝对保持公平。即尽量做到压制“自我观察者”(后来的“超我”)的作用。 3,梦是愿望的达成,其动机是某种愿望。

梦中所有像是判断活动的内容,都不能视为梦的工作的思维成果,而是属于隐意中的材料,是作为现成的构造从梦的隐意进入显意的。我还可以对这句话做引申性的阐释:人们醒来后对回忆起来的梦所做的判断,以及对梦的回忆在我们内心激起的感觉,大部分也属于梦的隐意,都可以拿过来用作释梦的材料。

全部隐意作为一个整体要同时经受某种加工处理,那些在此过程中获得最多、最大支持的元素会脱颖而出,进入到梦的内容中,整个过程就像一次联名投票。

梦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把感官世界中的突发事件直接编入梦中形象,引导梦境走向一个逐渐安排好的结局。

如果力量移置作用的产生,并不是因为严厉的审查作用在夜间松弛了下来,而是由于审查作用的病态减弱或是潜意识冲动被病态地增强,并且与此同时,前意识的能量一直充盈,通往行动的大门是敞开的,那么情况就会变得有害了。在这种情况下,守卫者就会招架不住,潜意识冲动就会征服前意识,并以前意识为根据地控制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或者强制生成幻觉式的回归作用,还会循着知觉对精神能量的分配所施加的吸引力,来控制本不该由其操控的机构。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之为精神病。

梦将无可否认的关系赋予给各种思想材料之间,用一种从全局着眼的方式将这些材料统一起来,将它们融为一个场景或一个事件。也就是说,他将逻辑关系表现为同时性。

象征作用并不是梦所特有的,它实际上应该是潜意识观念的普遍特征,特别是民间想象活动的特征,在一个民族的民俗、神话、传说、成语、格言和民间流行的笑话中,这种象征作用会比在梦中表现的更完美。

只要是曾经被精神占据过的东西,没有什么会彻底消失。

梦处理相反意见以及矛盾的方法是值得注意的——它干脆不予以理会,对梦来说,“不”似乎是不存在的。它很喜欢把相反的意见合在一起,或者把它们当作同样的事件来表现。它甚至会随心所欲地把相反意思取代了原先的元素而在梦中表现;因此我们不能一眼望过去就决定一个相反的元素在梦思中是否亦是如此的存在或者恰好相反。

在依附于核心隐意的各种次要思想中,,那些可以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出来的会被优先考虑。

规则:梦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非本质的表象,可以置之不理,应该致力于追溯梦中每个元素的来源。梦就是一个聚合体。

在这些梦中得以实现的愿望,无一例外都是这个“我”的愿望。如果某个梦是由另一个人的利益引起的,那不过是个假象而已。

来自意识层的愿望,只有成功唤起潜意识中的一个同名愿望,并从而获得助力,才能成为做梦的诱因。通过对神经症所做的精神分析,我发现这种潜意识的愿望永远处于活跃状态,随时准备着将自己表达出来,只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它们就会和来自意识层的愿望冲动结成联盟。

如果在睡眠过程中,由躯体刺激产生的感觉带有不愉快的特征,梦境活动就会利用这种情况,让心灵中某个素来遭到压制的愿望得到实现,不过,梦的内容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审查作用的约束。

梦中表现出来的愿望一定来自童年时期。在成年人那里,它来自潜意识;在儿童那里,由于前意识和潜意识尚未区分、中间尚未形成审查作用,或者这种区分和审查才开始逐渐形成,它就是清醒生活中某个未被满足,也未被抑制的愿望。

任何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不会仅仅产生于作家的一个动机,不会只是某个心里冲动的结果,对他的解释应该也不止于一种。

在那些父母死去的梦中,绝大多数只涉及父母双亲中的一位,而且是与做梦者性别相同的那位。也就是说,男性梦到的大多是父亲死去,女性梦到的则是母亲死去。我不能说这是此类梦的通律,可这种倾向实在太明显,有必要用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因素加以解释。大体上,情况是这样的:好像人们在童年时期就会表现出性别上的偏好,小男孩会将父亲看作情敌,小女孩则把母亲看作情敌,而除掉竞争者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有些元素在梦的内容中显得非常突出,属于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梦的隐意中,它们根本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那些本身在前意识中有足够吸引力的前意识或意识层观念,受抑制的观念是无法选它们来做掩护的。潜意识观念优先选择建立联系的是另一类前意识印象和观念,它们要么因微不足道而不受重视,要么因受到排斥而再度失去了关注度。

有人认为,梦可以像安全阀一样为心灵减负;在罗伯特看来,一切有害的内容,经过梦的表现之后都会变得无害了。这种观点,不仅完全契合我们的双重愿望达成理论,而且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甚至还要胜过罗伯特本人。

梦可以被描述为童年经历的替代物,因化身为近期经历而出现了变形。童年经历本身无法复活,只能满足于以梦的形式归来。

只要对梦感兴趣,所有人都可以显著提高自己醒来后回忆起来的梦的数量。

强盗,窃贼,和鬼怪——这是人们上床前所害怕的,并甚至会妨碍我们的睡眠——源于同样的孩童回忆。他们是那些半夜三更吵醒孩子,以免他们尿床,或者是翻开他们的被单,以检查孩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的夜间访问者(双亲)。在分析一些焦虑的梦时,我曾经使梦所回想起这些夜间访问者:强盗常常是梦者的父亲,而鬼怪则是穿着白袍的女性。

梦是否具有认识未来的价值呢?这一点当然是不能指望的。倒不如说梦有认识过去的价值,因为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说,梦的来源都是过去。然而,古人相信梦可以向我们兆示未来,也并非一点儿道理都没有,因为通过向我们展示一个达成的愿望,梦当然是在将我们引向未来——只不过,这个被梦者认为是当下现实的未来,已被不可毁灭的愿望塑造得形同过去了。

精神分析发现正常人与神经质患者的生活之间并没有基本而只有量的差距。的确,在梦的分析中——潜抑的情绪在健康或者病人身上都是同样的运作——显示出二者的机转与像征都是完全相同的。正常人纯真的梦事实上比神经质的人含有一些更简单、更聪明的及更特殊的像征,因为在后者中,由于审查制度更严谨的态度因而产生更厉害的梦的改装,使像征变得更含糊以及不易解释。

做梦乃是梦者向自己早年状态的一种回归,是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种复活,是在复活童年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本能冲动和可以支配的表达方式。

梦的隐意从来都不荒唐,至少精神正常的人做的梦是这样的,当隐意之中有批评、讽刺、嘲弄的内容需要表达出来时,梦的工作就会生成荒谬的梦,或是让梦包含一些荒唐的元素。

梦具有精神活动的内在价值,由愿望来充当梦形成的动机,而以前一天的生活经验做梦内容中最明显的资料。

一位三十五岁的男人报告了一个他记得很清楚的梦,并说是他在四岁时做的。那位负责管理他爸爸遗嘱的律师——他三岁时父亲就逝世了——买了两只大梨,给他一个,另一个则放在客厅的窗台上,他醒来的时候认为他梦到的是真事,并一直固执地要妈妈到窗台上把第二个梨子拿给他,他妈妈因而笑他。分析——这位律师是一位快活的老绅士,梦者似乎记得他真的曾经买来一些梨子。窗台就像他在梦里见到的一样。这两件事一点关联都没有——只是他妈妈在稍前的时候告诉他一个梦,说有两中鸟停在她头上、她曾自问它们什么时候会飞走;但他们并没有飞走,其中一只还飞到她嘴上吮吸着。因为病人不能联想,所以给我们以尝试用像征式来解释。那两个梨子——“pommesoupoires”——是那给他滋养的母亲的乳房;而窗台则是她乳房的投影,就像是梦中房子的阳台一般。他醒过来的真实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妈妈真的在喂他奶,并且事实上比通常的时间还长,那时他能吃到她妈妈的奶。这梦必须如此翻译:“妈妈再给我(或让我看)那从前我吮吸着的乳房吧。”“过去”是以他吃了一只梨子来代表;“再”则代表他渴望另一只。在梦中,对一行为的暂时性重复恒常以一物像的数目上的重复来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岁小孩的梦中,像征已经扮演着部分角色,这是常规而非例外。可以很安全地这么说,梦者最开始的时候就利用像征。

从孩童时期开始,没有一个本能有像性本能和其各种成分遭受那样大的潜抑;因此,也没有其他的本能会留下那么多以及那么强烈的潜意识愿望,能够在睡眠状态中产生出梦。在解释梦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掉性情意综的重要性,当然也不可以太过夸大,以致于把它认为是唯一重要的。

如果梦的内容中出现了一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肯定来自梦的隐意,不过,这个结论呈现在隐意中的形式,既可以是一段回忆起来的材料,也可以是逻辑上连成一串的隐意,但是无论如何,梦中的结论,都是在表现隐意中的某个结论。

进入梦中的那些元素必须满足的第一个条件是多重限定性,第二个条件是,它们已经逃脱了敌对系统的审查作用。

用来表现愿望达成的力量,就会扩散为一个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区域,这个区域内的所有元素,甚至包括本身毫无资源的元素,都可以获得能量从而得到表现。在那些有多个驱动愿望的梦中,各个愿望达成区域之间的界限很容易划定,而梦中出现的空隙,往往也可以理解为这种边界地带。

在人类社会的最低以及最高阶层里,对父母的孝道往往较其他方面的兴趣来得逊色。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